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企业制度

【答案】企业制度是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月种基本功能:①导向功能,指企朴制度指导企湘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②激励功能; 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③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2. Z 理论

【答案】〔1)Z 理沦的来源Z 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 大内在比较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管理特点的不同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基础之上,参照X 理论和Y 理论提出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鉴于美国企业面临着日本企业的严重挑战。

(2)Z 理论的内容

Z 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其研究的重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①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②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③实行个人负责制; ④卜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⑤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⑥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⑦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3. 劳动关系

【答案】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有抽象的劳动关系和具体的劳动关系之分。抽象的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一般所言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指具体的劳动关系。

4. 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包括下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此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日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

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5. 战略联盟?

【答案】战略联盟是合作竞争战略的形式之一,是一种具有清楚明确的“积聚性理念”的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它以松散的组织方式为特征,在自愿加盟的基础上,以共同的方式,拓展未来的竞争空间,实现“双赢”或“全赢”的市场目的。战略联盟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战略联盟存在过程中的沟通效果。管理这种战略,通常是要建立特别的联络委员会,这一机构而且一般是向各联盟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负责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联盟的运行并且监督合作伙伴共同领域中的新动向,加强组织间沟通,以使联盟切实为各成员企业在创造价值。

6. 纯基薪计划

【答案】纯基薪计划是指接受固定的薪酬,一般用于销售人员,薪酬不随销售额、市场分额以及其它销售指标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报酬形式没有风险,激励性弱。优点表现在:员工预先知道他们的收入是多少,雇主也有固定的、可预知的人员开支计划。这就便于改变人员工作范围或工作定额,或重新为他们安排工作,并可以培养人员高度的忠诚感。单一薪资计划更多的鼓励销售人员培养企业的长期顾客,这对企业的长期市场及长期发展有好处。不足之处在于与雇员个人业绩无关。薪资通常与资历(而不是与绩效)相联系,这会降低具有潜在高绩效的雇员的进取精神,是根据资历而不是个人绩效来付酬。

二、简答题

7.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一一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己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8. 信息反馈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答案】信息的反馈包括反馈信息的获取、传递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三个环节。从这三个环节看,信息反馈需要满足以下各项要求: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良好的反馈要求信息是真实的,要求管理者正确地理解反馈信息。不能把其他系统的被控制信息当作本控制环路的反馈信息,不能把失真信息当作反馈信息,也不能把反馈渠道中产生的一切信息都当作反馈信息。

(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反馈信息传递迟缓会影响控制措施的及时实施,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管理者应设法缩短反馈信息的传输通道,应准确把握控制环路中的信息反馈途径,并明确反馈信息源。

(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在较快地得到质量较高的反馈信息的前提下,管理者就有可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信息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从良好的反馈信息到良好的控制还需要管理者发挥自己和别人的聪明才智。

9. 如何促进和保护有益的建设性冲突?

【答案】为了促进和保护这种有益的建设性冲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一种组织气氛,使成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建立适当的平台和机制,来让成员表达不同意见相互辩证的机会,将可能的冲突导引至有建设性的力一向,将团队力量专注在提升企业的绩效上。极营造团队开放,坦诚的精神,鼓励每位员工都应有表达反对意见的自由和自信,把事实摆在桌面上讨论,要能辩论反驳也要能尊重不同意见。

(2)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畅通性,把组织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沟通渠道的完整和畅通,有利于组织成员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猜忌、隔阂和小道消息的传播。组织的沟通的透明能有效降低有害冲突的范围和程度。

(3)避兔和改正组织中压制民主、束缚成员创新的机械式的规章制度,以保持组织旺盛的活力。民主、创新的管理机制和氛围,有利于激发建设性的冲突,使组织摆脱一潭死水的僵化状态,在冲突中学习与合作,保持组织的活力。

10.简述管理者的角色。

【答案】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二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