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感染中,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 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 病灶边缘肉芽再生,长入脓腔填补缺损组织,创缘上皮生长覆盖创面。 组织营养障碍、变性、液化、坏死。 干酪样坏死。 形成溃疡、窦道或瘘管。
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现象是() 大小不均。 豪焦小体。

小体。 空泡。 退行性变。
在“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中,“不仁”之义为() 不仁道。 不亲合。 无爱心。 无感觉。
男性,34岁。盖房子时因土墙垮塌砸伤左小腿。伤后35分钟被送往当地卫生院行清创缝合术。第2天夜间,患者感伤肢沉重感,行走困难,疼痛逐渐加剧,自觉发热,全身无力。次日,病情加重,急来院就诊。查体:T40℃,P130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痛苦面容,贫血貌。表情淡漠,烦躁,呼吸急促。整个左小腿延至大腿肿胀明显,左小腿下1/3外侧有一4cm长而不规则缝合伤口,周围皮肤苍白、紧张发亮,伤口中有恶臭味的血性液和气泡溢出。触诊肢体有捻发音。实验室检查:RBC2.0×1012/L,Hb40%,WBC12×109/L,N90%。尿常规:血红蛋白尿。左小腿X线平片检查:肌群内有积气阴影。 应用抗生素治疗,首选()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青霉素+甲硝唑。 庆大霉素+甲硝唑。 卡那霉素+甲硝唑。 四环素+甲硝唑。
在“此为发病之三也。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中,“处”之义为() 处所。 部位。 停留。 处理。
男性,30岁,重症感染病人,每天上午10点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五天。疑有败血症,应做血培养。最佳抽血时间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