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621普通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外液。

【答案】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存在于组织中)、管内液(存在于血管、淋巴管等管内)、血浆、淋巴等。

2. 细胞周期。

【答案】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后者包括DNA 合成期(S 期)以及S 期前后的2个间隙(期)。

3.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在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4. 神经胶质细胞

【答案】神经胶质细胞也称为神经胶质,是指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5. 原初电子受体。

【答案】原初电子受体是指直接接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电子传递体。PSI 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叶绿素分子,

6. 单雌蕊和复雌蕊。 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

【答案】单雌蕊是指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结构。复雌蕊又称合生雌蕊,是指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的结构。

7. 性染色体。

【答案】性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8.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9. 蛋白质的变性。

【答案】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化学、物理因素等作用下,蛋白质天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从而失去生物学活性的现象。变性过程中不发生肽键断裂和二硫键的破坏,因而不发生一级结构的破坏,而主要发生氢键、疏水键的破坏,使肽链的有序的卷曲、折叠状态变为松散无序。原来包含在分子内部的疏水侧链基团暴露到分子外部,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失去结晶能力,并形成沉淀。

10.演替系列。

【答案】演替系列是指从植物定居形成群落,到演替成为稳定群落的过程。

二、简答题

11.—种生物的生物学全名有哪几部分组成,书写有何要求?

【答案】双名法为物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

前面为该生物的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

12.请设计实验说明蚂蚁具有化学通讯行为。

【答案】(1)蚂蚁主要以化学信号通讯。化学通讯的介质是信息素,是蚂蚁的外分泌腺体向体外分泌释放的一些微量化学信息物质。

(2)实验设计:用大的透明容器养一窝蚂蚁,稍远处放置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在侦查蚁途经的路上设置纸片,大批工蚁来回搬运食物时,把纸片移动到没有食物的另一方向,蚂蚁仍沿纸片移动,说明蚂蚁通过信息素交流信息,即蚂蚁具有化学通讯行为。

13.试述生物分界的发展历史和各分界划分的主要根据。

【答案】长期以来,界是最大的分类阶元。生物的分界及其发展过程如下:

(1)二界系统:人类观察自然,很早就注意到生物可区分为两大类群,即植物界和动物界。林奈将所有生物分为两大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三界系统: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进化论者海克尔

植物界(Plantae ),动物界(Animalia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

(3)五界系统:1967年

,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即原核生物界(Monera )、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Fungi )和动物界。

(4)六界系统: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一个六界系统,他把生物界分为三个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包括病毒一界;原核生物总界,包括细菌和蓝藻两界;真核生物总界,包括植物真菌和动物三界。还有人主张在的五界系统之下,加一个病毒界,构成另一个六界系统。

(5)三域分类方案(三原界学说):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根据核糖体小亚基的分子结构,把生物界分为古细菌域(Archaea )、真细菌域(Bacteria )、真核生物域(Eucarya )。

提出三界分类系统,即

14.试分析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途径和动力何在?

【答案】植物的根部从土壤吸收水分,通过茎运到其它组织器官,供植物各种代谢的需要或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水分在整个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为:土壤→水→根毛→根皮层→根维管柱鞘→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

(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①质外体(胞外)途径:根毛吸收水分后,通过死细胞,即通过维管束中的导管或管胞(死细胞)和细胞壁与细胞间隙,即质外体部分。水分通过死细胞运输时阻力小,运输速度快,适于水分的长距离运输。

②细胞途径:水分经过活细胞,这一途径包括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即水分通过两次质膜和通过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这一途径为:根毛一根皮层一根维管柱以及叶脉导管一叶肉细胞一叶细胞间隙。这一途径中水分以渗透方式进行运输,运输距离短,运输阻力大,不适于长距离运输。

(2)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①根压:根细胞主动将水中的无机离子泵入木质部,而内皮层会使离子在木质部中积累。当离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木质部,从而推动木质部汁液向上移动,这种力量称为根压。根压不是主要动力。只有多年生树木在早春芽叶没有舒展时,以及气温高、水分充足、大气相对湿度大、蒸腾作用很小时,根压对水分上升才有较大的作用。

②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在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中,水分向上转运的动力是由导管两端的水势差决定的。由于叶片因蒸腾作用不断失水,水势下降,叶片与根系之间形成水势梯度。在这一水势梯度的推动下,水分源源不断地沿导管上升。蒸腾作用越强,此水势梯度越大,则水分运转也越快。

1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物种和生态系统,以及物种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的总称。它把生态系统、物种或基因的数量和频度包含在一个组合之内。生物多样性通常被认为有四个水平:

(1)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的总和,包含在栖居于地球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内。遗传多样性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物圈中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有关,也与生态系统内部由于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所引起的极其丰富的多样化有关。

(4)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