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9009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与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之为“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2. 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十每一事物的始终。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又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4. 社会形态
【答案】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5. 金融寡头
【答案】金融寡头又译财政寡头,是指帝国主义国家掌握巨额金融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和国家政权的极少数垄断资本家或金融资本集团。金融寡头的统治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金融寡头还实行对外扩张,奴役和掠夺国外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因此,金融寡头的统治就必然加剧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6.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指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7. 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 o
8. 辩证的否定
【答案】(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2)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后运动的结果,例如,麦粒的辩证否定,是萌芽、生长。如果磨面,食用就不是辩证的否定。
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③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④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 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二、简答题
9. 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哪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1)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只有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和“共赢”,这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有利环境。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平台,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的时问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加社会主义的竟争力。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反思。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对这些问题的冷静思考,有利于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反思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有利于梳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明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威胁。
社会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上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存度较高。社会主义国家引进外资必然会造成外资经济与民族经济在市场占有和股权控制方面的激烈竞争,引进外资的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
②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带来冲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利用各种手段极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式作为“普世价值”,遏制和“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取向。这些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压力,使社会主义处于不利地位。
③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构成一定威胁。
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陛使传统主权的对外独立性和对内权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和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它们的需求,以经济相要挟,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试图让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问题上让步。
10.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答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其原因如下: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