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比较IEEE802.3和IEEE802.11局域网,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IEEE802.3和IEEE802.11局域网的主要区别:

(1)802.11米用的是碰撞避免而802.3采用的是碰撞检测。

(2)由于无线信道相对较高的误比特率,因此,802.11使用链路层确认/重传(ARQ )机制,而802.3以太网采用的是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

2.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案】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的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 中被称为服务原语。

3. 给出Nagle 算法用于严重拥塞网络潜在的缺点?

【答案】Nagle 算法建议,当数据一次一个字节地来到发送方时,只发送第一个字节,并且缓冲所有其他内容,直到所发出的字节被确认为止。然后在一个TCP 报文段中发送所有缓冲的字符。接着又开始缓冲,直到前一个报文段中的所有字节又被确认。这样,如果用户输入的速度足够快,而网络又比较慢的话,那么在每个报文段中都可以有相当数量的字符。该算法还允许输入足够的数据以填满半个窗口或一个最大的报文段的情况下发送一个新的分组。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尽管用户是以均匀的速度输入的,而字符却是以突发的方式回显。用户可能敲击了好几个键,而屏面上什么都没有显示,然后突然地在屏面上显示出所有已输入的字符。

4. 在区分服务DiffServ 中的每跳行为PHB 是什么意思?EFPHB 和AFPHB 有何区别?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样的通信量?

【答案】DiffServ 定义了在转发分组时体现服务水平的每跳行为PHB (Per-Hop Behavior)。所谓“行为”指在转发分组时路由器对分组是怎样处理的。“每跳”是强调这里所说的行为只涉及到

本路由器转发的这一跳的行为,而下一个路由器再怎样处理则与本路由器的处理无关。

EFPHB 即迅速转发PHB (Expedited Forwarding PHB ), EF 指明离开一个路由器的通信量的数据率必须等于或大于某一数值。因此,EFPHB 用来构造通过DS 域的一个低丢失率、低时延、低时延抖动、确保带宽的端到端服务。EFPHB 可理想地用于实时应用,如视频、VOIP 或网络游戏等。

AFPHB 即确保转发PHB , AF 用DSCP 的比特0〜2将通信量划分(Assured Forwarding PHB)

为四个等级,并给每一种等级提供最低数量的带宽和缓存空间。对于其中的每一个等级再用DSCP 的比特3〜5划分出三个“丢弃优先级”,当发生网络拥塞时,对于每一个等级的AF , 路由器将按照“丢弃优先级”分别丢弃分组。AFPHB 适用于需要速率保证,但不需要延迟或抖动限制的流量。

5. 有人认为,既然某种网络技术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服务,那就说明在网络上所做的操作及其结果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因此网络应取消不可靠的服务模式。请加以评述。

【答案】其观点是不正确的,网络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在传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而不可靠的传输是以一种尽可能正确的信息传输方式,并不保证信息的正确。但是如果使用一定的协议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就要花费额外的开销。所以在传输过程中不必每一层都要实现可靠传输,而造成太大的开销。可以在信息交付给应用程序前的某一层完成数据的正确性检查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而不需要在传输的每一层都保证可靠传输,所以不可靠传输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6. 有一个TCP 连接,当它的拥塞窗口大小为64个分组大小时超时,假设该线路往返时间RTT 是固定的,大小为3s ,不考虑其他开销,即分组不丢失,该TCP 连接在超时后处于慢开始阶段的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根据题意,当超时时,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 变为拥塞窗口大小的一半即ssthresh=64/2=32个分组。此后,拥塞窗口重置为1,重新启用慢开始算法。根据慢开始算法的指数增长规律,经过5个RTT ,拥塞窗口大小变为达到ssthresh , 此后便改用拥塞避免算法。因此,该TCP 连接在超时后重新处于慢开始阶段的时间是5RTT=15s。

7. 为什么无线局域网的站点在发送数据帧时,即使检测到信道空闲也仍然要等待一小段时间?为什么在发送数据帧的过程中不像以太网那样继续对信道进行检测?

【答案】无线局域网的站点在发送数据帧时,即使检测到信道空闲也仍然要等待一小段时间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无线局域网的站点在传送数据帧时,检测到信道空闲,其实可能并不空闲。数据在线路上还有可能出现碰撞,一旦出现碰撞,在这个帧的发送时间内信道资源都被浪费了,所以要等待一小段时间。

发送数据帧的过程中不像以太网那样继续对信道进行检测是因为无线局域网上发送数据帧后要求对方必须返回确认帧,而以太网则不需要对方返回确认帧,所以不再继续对信道进行检测。

8. 设TCP 使用的最大窗为65535字节,而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带宽也不受限制。若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间为20ms ,问所能得到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

【答案】在发送时延可忽略的情况下,

9. 当使用IPV6时,ARP 协议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改变,那么应当概念性的改变还是技术性的改变?

【答案】与IPV4不同,IPV6地址的主机号字段有64位之多,它足够大,因而可以将各种接口的硬件地址直接进行编码。这样,IPV6只需把128位地址中的最后64位提取出来就可得到相应的硬件地址,而不需要使用地址解析协议ARP 进行地址解析。IPV6使用一个叫做邻站发现协议(NeighborDiscoveryProtocol )使一个结点能够确定哪些计算机是和它相邻接的(在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新版本ICMPV6中使用这个协议)。而且,ARP 和IGMP 这两个协议已经被并入了IPV6。所以从概念上讲不需要改变,但因IPV6地址长度増大了,相应的字段都需要增大,所以要进行技术上的改变。

10.试说明10BASE-T 中的“10”、“BASE ”和“T ”所代表的意思。

【答案】“10”表示10Mbit/s的数据率;

“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代表双绞线。

11.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案】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主要包括: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

将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链路层的优点:通过重传,帧编号和确认机制为上一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将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链路层的缺点:降低了通信效率。

12.在RTP 分组的首部中为什么要使用序号、时间戳和标记?

【答案】(1)在一次RTP 会话开始时的初始序号是随机选择的。序号使接收端能够发现丢失的分组,同时也能将失序的RTP 分组重新按序排列好。

(2)时间戳反映了RTP 分组中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采样时刻,在一次会话开始时时间戳的初始值也是随机选择的,即使是在没有信号发送时,时间戳的数值也要随时间而不断地増加。接收端使用时间戳可准确知道应当在什么时间还原哪一个数据块,从而消除时延的抖动。时间戳还可用来使视频应用中的声音和图像同步。

(3)标记M 置1时表示这个RTP 分组具有特殊意义。例如,在传送视频流时用来表示每一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