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817综合考试[艺术学]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 场面调度
【答案】场面调度最初是戏剧用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用于影视剧中,则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所有放置在摄影机之前的将被拍摄的元素:布景和道具、灯光、服装和化装以及人物举止。根据调度主体的不同,分为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常用的调度手法有纵深调度、重复调度和对比调度。
3.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日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4. 受众
【答案】受众(audience ),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接受者,如果仅仅考量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属性,那么受众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也即网民。
二、填空题
5. _____年创设了飞天奖。
【答案】1983
【解析】1981年4月3日至1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对1980年1月1日至1981年3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有
28部电视剧获奖。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委托《电视文艺》、《中国广播电视》、《电视周报》三家报刊联合主办第三届优秀电视剧评奖活动,并把这一活动正式定名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6. 电视剧_____产生于1958年。
【答案】《一口菜饼子》
三、简答题
7. 简述广播电视的特点。
【答案】(1)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特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
①大众传播媒介通常由媒介机构组织来运作,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专业训练背景的从业者。广播电视更被认为是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和匿名性。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受众究竟具体是谁。
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公开性、传递迅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耐久性,每天旧的媒介内容会源源不断地被新的媒介内容所覆盖和取代,媒介传播的内容往往是速朽的,所以大众传媒才会格外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④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同,广播电视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将远方的世界带到受众身边,能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和虚拟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模式。
⑤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2)从一般意义的传播方式上看,广播电视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①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只要是信号可以覆盖的范围内,都可以收听和收看; 只要能够进行基本的人及沟通,就可以理解挂钩宁波电视传播的内容,甚至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单单通过电视图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传播的内容。
②传播速度迅速及时。
一方面是指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速度很快,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实行媒介内容的同步传播与接受; 另一方面是广播电视在现场实况直播的情况下,能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③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④接收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
⑤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
广播电视能让听众和观众产生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⑥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8. 如何看待国内历史剧的热播?
【答案】(1)国内历史剧热播原因
①历史剧易于人们“以史为鉴”,借古讽今
一个抛弃了自己优秀传统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历史剧本身把历史问题现实化、把现实问题历史化或对现实进行历史化的演绎与历史化的想象,以史为鉴,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由于历史问题的存在,这样就有利于创作者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②历史剧易于吸引观众
在情节结构上也可以富有戏剧性、传奇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③历史剧易于展现中国文化
历史剧本身由于题材的独特性往往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这也是构成其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④近年来历史剧艺术水准越来越高
此外历史剧往往篇幅较长、演员阵容庞大、制作严谨,历史电视剧的艺术水准较高,这也是历史剧热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辨证地看待历史剧的热播
近年来,历史剧的热播己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然而在历史剧一拥而上、盲目追求收视率的情况下却也存在着历史观与文化观相冲突的状况。这主要表现在对权谋文化的渲染,例如宫廷戏,好像越是明主圣君越有权谋。这只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①权谋文化
其实权谋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态,它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在现代化的今天,它己经成为一种文化垃圾,如果过多渲染并且感到并没有什么不合适,这只能说明,封建主义的思想尚未完全清除,离真正的现代文明仍然很远,有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如果过多地渲染权谋文化就会导致对历史的误解,从而产生对现实的误解,是缺乏现代意识的表现。马克思说:“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中国的权谋文化是法家思想的弊端,若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道与魔的斗智斗法中,那么,社会就无进步可言。
②片面强调帝王功业
另外,当今的历史剧也存在着片面强调帝土功业,单方面的夸他们为英雄。有些做法更不可取,类似“再活500年”的言语其实是把社会发展寄托于明主,因此,肃清封建思想是一项艰巨与复杂的任务。
③历史庸俗化
另外,当今热播的历史剧还存在着过分戏说历史的倾向,历史被过分地夸大,故事叙述提供给人的只是幻觉,麻痹人们追求历史的意义,从而把历史庸俗化。戏说历史应要区别对待,对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应当加以扩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分戏说历史体现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形态,对历史作用的错误理解,把历史当作消费品,实则是在挑战历史的深度、文化的深度,是对价值取向的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