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走向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

关键词:和谐教育,对话,阅读教学

  摘要


走向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
摘  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人才,和谐发展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阅读教学以对话理论为先锋,率先举起这面大旗,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民主,形成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使阅读教学走向和谐之途。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和谐教育思想是东西方从古至今所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道家原始的、非功利性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全性保真”的“悟道”方式;佛家教育思想中的众生平等的平等教育观和追求淡泊明志的和谐思想;儒家的“中和”思想中的知性与理性的和谐和突出社会伦理关怀的思想都是以一种存在方式关注人的发展。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到亚里斯多德发展为教育要遵循自然,把体育、德育、智育结合起来,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启蒙时代的洛克、卢梭等人大力倡导,裴斯泰洛齐等人的教育实践使其逐步走向完善;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化大生产导致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开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新篇章。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实践是和谐教育思想成熟的标志。总结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这把和谐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部分探讨了阅读对话教学的解释学依据。阅读对话教学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理念,对话所追求的平等、民主精神和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是教学的前提。从解释的本体与阅读意义的生成、对历史文本的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的解读、解读活动中的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读者与作者的尽可能多的视野融合,让学生在历史文本中还原作者的体验,寻找我们生命的依存之所和精神家园,是阅读教学的旨归。
第三部分将和谐教育思想与对话理论结合指导阅读教学,旨在通过阅读对话教学培育和谐发展的人。对话理念支持下的阅读教学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本身存在着和谐。阅读对话教学向着和谐方向发展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出具有民主思想、平等意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教师只有基于上述理念指导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体现阅读教学的本体意义与价值追求。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发展,阅读对话教学中的师生、生生等互动的最终指向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对话的品质是交流、是相互的理解,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沟通的动态过程。顺利实现和谐的阅读对话,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