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808人文地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产业

【答案】第三产业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它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

2. 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 生计农业

【答案】生计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即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孤立进行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其产品除主

要为了自己家庭成员所消费外,剩余量小大,用于交换其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如农具和衣服等。

4. 亨丁顿

【答案】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在其《气候与文明》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而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

5. 通勤活动空间

【答案】通勤活动空间是由于居住场所与工作或上学场所处于不同的地点,上下班、上下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构成的行为空间。该行为空间由持相同目的的通勤者和通学者所构成,在城市运输高峰时间由居住地移向工作地点或者学校。居住地和下作地、学校的场所,以及可以利用的交通手段决定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特点。

6. 施吕特尔

【答案】德国地理学家,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在研究方法上,

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先区别出原始景观一一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存在的景观,然后探索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即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景观的变化过程。施氏在使地理学走向科学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7. 第五产业

【答案】第五产业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①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②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 ③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演、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8. 城市首位律

【答案】城市首位律是用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简单指标。某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大部分,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领导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城市首位律己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9. 种族

【答案】种族又称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世界上有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10.城市体系

【答案】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或区域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起各种职能作用的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带动区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其结构包括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域结构(布局); 具有整体性、动态型、开放性、层次性、重叠型的特点;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11.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2.第二产业

【答案】第二产业是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

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二、简答题

13.简述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1)农业生产的涵义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生产过程。

(2)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①季节性

农业生产主要是露天栽培,依靠太阳能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直接的或间接的转化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依赖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因此,气候的季节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②连续性和周期性

农业生产是在人的作用下完成的生物有机体的生命过程,而生物的生命过程本身有自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自然规律。

a. 生物的生命过程世代相传,农业再生产过程表现出连续性:

b. 生物的生命过程又具有周期性,从生命开始到终结周而复始。

③对环境的适应性

a. 农业生物的再生产过程,与其周围生活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如果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损坏,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再生产过程。

b. 农业生产及其分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生物有机体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生物有机体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④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农业部门的互生性。农业各部门的生物有机体之间互为生存条件和发展基础。

a. 种植业以粮食、薯类、瓜类、菜类及各种农副产品供畜牧业以饲料;

b. 畜牧业以肥料、动力与燃料供给农业与林业;

c. 林业对于农业和牧业有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自然灾害的作用,并供以燃料、建筑材料等。

(2)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通过土地、土壤、地形地貌、光热气候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地理格局。

②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会改变农业生产状况,从而影响农业地理分布。

③劳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