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度与效度
【答案】(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2.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zation ),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 初级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4. 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5.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
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 ③发展社会化; ④逆向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
6. 文化震惊
【答案】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7.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8.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二、简答题
9. 简述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答案】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2)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一一尤其是成文的一一规定。
10.简述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和高度整合过程,其核心是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的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以此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引导社会行为。
(2)理性化
理性是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具体地讲,是指人们在确定行动目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为了实现更高的效率,对目标和所需手段(工具)进行的选择,这些工具和手段能产生较高的效率。
“理性化”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文化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指一种基本生活形态,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整个社会的“理性化”过程。
(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①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互动形式和过程、社会的组织形式、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
③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财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甚至带来了灾难。
(4)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组织形式和新技术更快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财富以超过任何可能的人日增长的速度增长。
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过程具有下列特点: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增长; 经济结构的改变; 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相互促进; 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5)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的过程。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标明。
(6)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现代人应该具有与宿命论相对立的效能感; 乐于接受社会变迁; 愿意接受新的生活经历(具有开放性); 尊重并愿意考虑各种不同的意见; 积极获取并关心新的知识和信息; 守时惜时,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无论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都趋向于计划性; 基于对理性的信赖而对周围的人给予信赖; 重视专门技术和公正的分配; 有较高的受教育和职业期望; 具有普遍主义的取向,不因特殊的个人特征而给予不同的对待; 对生活采取分析的态度; 倾向于更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等。
现代人的特征是由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人们在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中的经历,会有助于形成现代人的特征。由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和程度不同,人的现代性也会有相对的差别。
(7)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