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传热学Ⅱ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中,边界层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边界层理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边界层的特征采用数量级分析法来简化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使其变成更容易求解的形式,从理论上寻找出便利于求解h 的途径。
2. 水和同温空气冷却物体,为什么水的表面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
【答案】(1)水的导热系数比同温度下空气的导热系数大20多倍,其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强;
(2)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比热容大得多,
常温下水的
面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
3. 从传热角度解释冬天室内散热器应该放置的合理位置。
【答案】冬天室内散热器应放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散热器周围空气形成自然对流,被加热的空气密度减小向上浮升,从而整个房间的空气都被加热;散热器尽量放置在靠近外墙、外窗处,这样室外冷空气进入室内后即被散热器加热,保证流过室内的空气为热空气,不至使人产生吹冷风的感觉。
4. 两块厚度相同的无限大平壁,分别由金属铜和木头制成。若保持其两侧表面温度对应相等,那么,在常物性、稳态导热的情况下两平壁内的温度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相同。因为对于常物性、无内热源的无限大平壁的稳态导热,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其温度分布仅取决于边界温度,而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无关。
5. 有人说,在电子器件的多种冷却方式中,自然对流是一种最可靠(最安全)、最经济、无污染(噪音也是一种污染)的冷却方式。试对这一说法作出评价,并说明这种冷却方式有什么不足之处?有什么方法可作一定程度的弥补?
【答案】电流通过电子器件时会产生焦耳热,导致温度上升,于是产生了周围空气自然对流的动力。这种冷却方式无需外加动力,亦无噪声,而且一旦停电,电子器件也就不工作了,因而也就不存在冷却问题,因而说它是最可靠、最经济、无噪声污染的冷却方式是合适的。自然对流冷却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其换热强度低。一种弥补的方法是采用扩展表面,即在热表面上加装垂直放置的肋片,以增加散热面积。
而空气的
两者相差悬殊,水以热对流方式转移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大得多,因此水的表
6. 试分别说明导热问题3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案】(1)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意时刻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分布; (2)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意时刻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或温度梯度;
(3)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任意时刻物体边界与周围流体间的对流换热情况,即已知表面传热系数h 和周围流体温度t f 。
二、计算题
7. 如图所示,一外表面绝热的人工黑体空腔,其内壁近似为黑体,并保持均匀的恒定温度。已知空腔上所开小孔的面积为微小面积
(2)小孔试计算由此
引起的测量误差是多少?
小孔的辐射功率为0.25W ,在小孔正前方
处有一个
的辐射敏感元件用来测量小孔的投射福射。试计算: 对微小表面
的投射辐射是多少?
偏离小孔正前方
但微小表面方向不变,
(1)黑体空腔内壁的温度是多少? (3)若由于安装时发生失误,使微小表面
图
【答案】(1)由人工黑腔的结构,小孔的面积远小于空腔内表面面积,空腔内表面近似为黑体,因此,小孔的辐射可视为空腔温度下的黑体辐射。
(2)敏感元件上的投射辐射应该等于小孔发射的辐射中到达
位置的那部分,而小孔发射
到敏感元件上的辐射能量可以通过小孔(作为黑体)的辐射强度来计算。根据立体角的定义式和辐射强度的定义式,并考虑到表面法线方向上定向辐射力与辐射强度数量相等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敏感元件上的投射辐射。
小孔在法线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力为:
微小表面
对小孔所张的立体角:
小孔投射到微小表面的辐射能为:
小孔对微小表面的投射辐射为:
(3)如果敏感元件的位置相对于小孔偏移10°,但方向不变,那么有: 小孔在10°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力为:
微小表面
对小孔所张的立体角为:
小孔投射到微小表面的辐射能为:
测量误差为:
8. 为测定某金属的导热系数,进行如下实验。取直径为20mm 的金属长棒,一端放入炉中加热,另一端伸到20℃的空气中,空气与棒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距100mm 的两截面上测得温度分别为
【答案】由题意知,该题目可视为无限长细杆传热问题。
由
得:
即
9. 对管内充分发展的紊流流动换热,试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流体加热相同温升,而流体流速増加一倍时,管内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有什么变化?管长又有何变化?
【答案】由题意知,流体流动换热处于紊流充分发展区域,加热流体,因此,
采用公式
,
当其他条件不变,且流速增加一倍时,
即表面传热系数提高74%。
达到热稳态后,在相
试确定该金属的导热系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