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之一,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卜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2. “结构第一”
【答案】“结构第一”是李渔戏曲理论的经典命题和核心观点。出自《闲情偶寄》,“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结构第一”包括“审虚实”“脱窠臼”“密针线”“戒讽刺”“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七个方面。李渔以自己多年的写剧经验和舞台实践,提出了“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表现出一种重视戏剧结构的审美趋向,对戏剧叙事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
3. 话本小说
【答案】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 后者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4. 王孟韦柳
【答案】“王孟韦柳”是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和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为唐代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而发展成独特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歌流派的代表。这四人的遭遇、诗风并非完全相同,但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都有较高的独特成就,并且在艺术风格上有某种相同或相近之处。干维是朝廷清贵,晚年山居消闲,诗的题材较广,有清新典雅、意境优美等多种风格; 孟浩然是济世之心不遂,退而隐遁,集中地写山水田园诗,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韦应物做地力一官吏,比较关心民生,既有涉及社会方面的诗,也有写闲适境界的诗; 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集团失败,长期被贬滴,其诗主要抒发愤激不平之情,也有一部分山水诗。
5.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答案】“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特色的评价。蒲松龄吸收了唐传奇
的优点,借用传奇的笔法和技巧,重视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描绘更加生动细腻,尤其是在妖神鬼狐的形象上,他们多具人情,偶尔又表现出非人的特点,虚幻情节和现实情节融为一体,使他们的形象千姿百态,个性突出。《聊斋志异》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志怪小说及传奇的中兴,而且代表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6. 新乐府运动
【答案】新乐府运动是指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倡导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 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二、简答题
7. 简述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渊源及其主要题材。
【答案】(1)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渊源
明代英雄小说的渊源是“说铁骑儿”一家。“说铁骑儿”是宋代“说话”类别之一,大抵为讲说战争故事,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2)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主要题材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集中在说唐、说岳和说杨三大系列上:
①说唐系列
说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和《唐书志传》。他们以李世民为中心展开故事。《人唐秦王词话》的故事,由“李公子晋阳兴义兵,唐国公关中受隋禅”起,到“唐太宗渭水立盟,李药师阴山奏凯”止,描写了李世民征伐群雄,一统天下的历史功绩。它以回为单位,每回开头有诗、词或赋体韵文,接着是四句诗或上下对句,然后进入故事,一回结束时又有四句诗,并有明显的“扣子”的痕迹。叙述故事以散文为主,间有七字句和攒十字的唱词,而以七字句为多。唱词与说白连用,起着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人物开脸、绘景状物或者渲染气氛的地方,常常用“赞”,长短不等,句式也较灵活,与现代说唱长篇大书的艺术特点大同小异。
②说岳系列
说岳系列比较重要的是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主要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驶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纪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③说杨系列
说杨系列是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代表作品是:熊大木所编《北宋志传》和《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写杨门一家几代人前赴后继,忠勇卫国的英雄事
迹。作品在着重表现激烈民族矛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抵御外患,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理想和愿望。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但其情节的安排尚欠妥帖,形象的塑造也稍显粗糙。
8. 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答案】隋唐文坛起初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陈子昂登上文坛后,大力倡导革新,呈现出复古倾向,使得唐诗面貌焕然一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主要表现为:
(1)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之“得”
①述怀言志、壮伟豪侠的诗歌风格
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他写下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十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一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
②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主张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有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他还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2)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之“失”
陈子昂的这种兴寄方式,突破了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局限,直接建安诗人的慷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带有受阮籍《咏怀》诗影响的痕迹,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是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从“四杰”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9. 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1)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前后七子,是前七子和后七子的合称。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和王廷相,主要以李梦阳为核心。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为代表,其中王世贞的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