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长江的源头是( )。

A. 雅鲁藏布江

B. 澜沧江

C. 怒江

D. 鸭绿江

【答案】A

【解析】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全长3848公里,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夕,,是长江的源头。

2. 自汉代至隋代实行的一种举荐加考试的选官制度是( )。

A. 九品中正制

B. 察举

C. 征辟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察举”,就是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经过考察把所谓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子他们官职:对被举荐的人员,朝廷有时也要进行考试,方法是由皇帝提出政治或经义方面的问题,称为“策问”。

3. 藏传佛教格鲁派又被称为( )。

A. 红教

B. 黄教

C. 白教

D. 花教

【答案】B

【解析】格鲁派,西藏地区最晚形成的一个教派,也是迄今为止势力最大的一派。因该派僧

人穿戴黄色衣帽,又称“黄教”,创始人为青海藏族僧人宗喀巴。

4. 国子监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而非最高学府是在( )统治时期。

A. 隋文帝

B. 隋场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B 。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晋朝时,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北齐时,改国子学为“国子寺”,南朝的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唐代承袭隋代的制度,但学校的体系更加完备,在中央设立“六学二馆”,六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国子监在发展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己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到清代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惟一的最高学府,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5. 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教士们也将中国介绍到欧洲,他们不仅翻译中国的典籍,还著书专门介绍中国,其中法国人杜赫德(Jean Baptistedu Halde)的( )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A. 《中国历史》

B. 《中华帝国志》

C. 《中华大帝史》

D. 《中国通史》

【答案】B

【解析】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也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成为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此书的第一卷记述各省地理和历朝编年史,第二卷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第三卷介绍宗教、道德和医药等,第四卷则专门研究满、蒙、西藏、朝鲜。后来轰动欧洲的《赵氏孤儿》就收在《中华帝国志》之中。

6. 在以下办学形式中,类似今天私立大学的是( )。

A. 太学

B. 国子监

C. 书院

D. 私塾

【答案】C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

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实,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7. 新春佳节时题写楹联约形成于( )。

A. 晋

B. 唐

C. 五代

D. 宋

【答案】C

【解析】“楹联”又称“对联”,春节贴于门上称作“春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中的对偶句式,至于汉魏六朝诗赋、唐代格律诗,都注重对偶和句式的工整,因此整齐对仗的上下联句在晋唐时代己经形成,但题写在门口的桃符上,成为新春佳节时的一种装饰艺术,是五代时的事。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8. “简册”中的“简”的意思是( )。

A. 简单

B. 竹片

C. 请柬

D. 手写

【答案】B

【解析】“简册’夕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每根竹片称为“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为“简册”。

9. 明代末年的( ),是中国地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用34年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16个省区,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地理旅行与考察。

A. 丽仔道元

B. 裴秀

C. 徐霞客

D. 沈括

【答案】C

【解析】徐霞客,霞客是他的号。生活在明代末年,是中国地学史上的一位奇人。他以坚强的意志和耐力,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地理旅行和考察生活,以一生的34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16个省区,旅途中艰苦倍尝,非常人所能想像,实地观察所得,逐日记述,后被整理成一部旷古奇书《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