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世界经济之国际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滞胀

【答案】滞胀是指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的状况。“滞”是指经济的衰退和停滞,表现为低经济增长率和高失业率;“胀”是指高通货膨胀率。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在经济衰退和停滞时期,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而在经济扩张时期,高经济增长率(或低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一高一低的替代关系,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以高失业率维持了低通货膨胀率,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则以高通货膨胀率维持了低失业率。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低经济增长率(或高失业率)却与高通货膨胀率出现了并存的滞胀状况。这主要是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石

油危机等诸多因素有关。由此,在20世纪50、60年代鼎盛一时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 垄断竞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市场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

3.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加同盟的国家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区域外采取统一的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等措施。关税同盟是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关税同盟可以分为完全关税同盟和不完全关税同盟。完全关税同盟是指将各加盟国的关税完全废除,这种关税同盟按惯例不受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但事实上,当关税同盟成立时,各国原有的关税并不能立即完全废除,为避免引起经济混乱,只能循序渐进。所以,在过渡时期,加盟国仍有一些关税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不完全关税同盟”。不完全关税同盟由于不能避免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因此必须取得同盟外其他各国的谅解。

4. 货币总需求

【答案】货币总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状况下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现代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里,社会各部门需要持有一定的货币用作媒介交换、支付费用、偿还债务、从事投资或保存价值,因此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货币总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

(1)货币总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而非流量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它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前提,在具备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范围之内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3)现实中的货币总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4)在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条件下,货币总需求细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以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

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

5. 支出一转换政策

【答案】支出一转换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相应的汇率变动使需求在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之间进行转移,从而实现内外平衡的一种政策。总的来说,实现经济的内外部平衡需要同时使用支出一变动政策和支出一转换政策。

6. 总需求

【答案】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总支出、投资总支出、政府总支出和净出口总额。在最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中,政府总支出被分解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分别归入消费总支出和投资总支出。因此,总需求的构成又被认为是:总需求=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7. 官方外汇干预

【答案】官方外汇干预是指一国的货币当局介入外汇市场,以影响汇率的变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3年期间,世界经济是在固定的美元汇率体系下运行的。各国的中央银行经常通过买卖外汇等干预措施,使汇率维持在国际协定的水平上。1973年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国的中央银行为了缓和汇率的波动,也往往进行外汇干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持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也需要外汇干预。

8. 区际贸易模式

【答案】区际贸易模式指一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模式。一般认为,这种贸易模式是由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所决定的。区际贸易的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是区域生产分工的差异,同时还有其内在的客观原因:①互通有无与繁荣市场的需要;②形成和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必然;③源于资

本本性的市场扩张要求;④促进地区之间经济均衡发展的条件。

二、综合分析题

9.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历了一夜暴富一一由于早几年北海油田的成功开发,以及1970〜1980年间石油价格的飞涨,英国国民收入突然迅速增加。然而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经济滑坡和对石油需求的减少,油价下降。

在下表中我们列出了英镑对一些外国货币的平均实际汇率指数(这些平均指数被称为实际有效汇率)。这些指数中任何一个数值的提高都意味着英镑的实际升值,即英国的价格水平相对于用英镑表示的外国平均价格水平提高,反之则为贬值。

英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1976〜1984年(1980=100)

资料来源:

请用以上信息解释英国1978〜1984年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原因,请注意非贸易品的作用。

【答案】如表所示,英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趋势是:1977〜1981年英镑升值,紧接着是一段时期的贬值。其中,在1979年早期油价上涨后,英镑升值幅度最大;1982年油价上涨减缓后,英镑贬值幅度最大。油价上涨增加了英国石油出口商的收入,增加了他们对商品的需求。劳动力转移到石油部门,在效果上类似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也能使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油价下降的效应则相反。(注:油价并不是唯一影响英镑实际有效汇率的因素。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实际有效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