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711美术创作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觉

【答案】指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它在美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建筑艺术

【答案】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具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 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3. 阎立本

【答案】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尤其擅长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誉为“神品”。阎立本长于刻画人物神貌,且擅长政治题材,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其中,《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不仅再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仪态。

二、简答题

4. 怎样理解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

【答案】(1)艺术门类的历史就是它们不断分离和获得各自特点的历史,这种分离现象在艺术产生初表现的尤为明显。

(2)对艺术样式和品牌来说,在艺术文化发展史上,在与不同艺术显露各自特点从而造成了艺术分离的同时,也发生着一个相反的过程,又在不断加深相互作用和相互综合,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样式和种类。

(3)对艺术发展来说,追求自觉所导致的各种艺术样式的分化和独立的趋势,与各种艺术样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综合甚至融合的趋势,只有同等意义,因此它们造成了艺术门类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反应生活手段的不断丰富,而这正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4)开放性理论对于现代艺术发展的启发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艺术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艺术的发展中,各种艺术种类之间相互综合,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的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

5. 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艺术中介机构)有哪些?

【答案】(1)美术展览馆。美术展览馆是“美术世界”中介体制之一,是美术接受和传播的重要机构和场所,它对美术家来说是他的作品走向社会接受过程的第一步; 从大众接受角度看,美术展览馆是他们了解、感受当代美术作品的最初环节,了解感受当代美术界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重要中介。

(2)新闻媒介。是美术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中介。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与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介的传播和评论对于当时有条件的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他们去欣赏展览中原作的兴趣和热情,对于无条件的接受者来说,它的价值主要在扩大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

(3)美术出版社。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复制发行,是美术接受大众化的完成。

(4)美术博物馆。美术博物馆是人类美术史、文化史和艺术传统的保存者。

(5)美术市场。从美术接受的角度看,美术市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中介性环节。

(6)美术院校。社会提供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人,都首先是以一个学习者、接受者的身份开始的。美术院校通过实施美术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美术作品的接受能力。

6. 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

【答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原因在于:

(1)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家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反映生活。

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却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3)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和创作存在差异。

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于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作品对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 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7. 简述美术的“审美”具有哪些特点? (美术的一般审美性格)

【答案】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以其审美的性格区别于宗教、哲学等其它意识形态:即它是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反映和认识社会生活,并以审美的手段生产产品、创造精神成果。

(1)“审美”具有实践性与主体性的特点,关系到“审什么”和“由谁来审”。

(2)“审美”的第二个特点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美术创造是一种什么创造,美术作品是创作主体为着美的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体现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特点。

(3)“审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核心性质,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

(4)“审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情感性,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审美情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

8. 简述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是怎样的?

【答案】美术作品到接受者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和传播环节。美术接受活动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场所和设备; 需要管理、运用、操作这些场所和设备的主体; 以及支配这一接受的社会环境的规则和制度。美术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

(1)“美术世界”中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意义上的主体,他们分别在“美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相应贡献。

①首先是美术家,是他们为美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一一美术作品。

②其次是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

③第三是美术理论家和美学家,他们通过具体的美术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间接影响美术接受的潮流与趋向。

④第四是美术史家。美术史家一方面是历史中美术作品的直接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是美术传统的保存者与阐释者。

⑤第五,在艺术世界中,还有一大批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美术编辑、美术老师、美术界展览馆和博物馆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员。其他还有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这些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就是上述某一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等。二是,他们对美术接受的作用也与他们任职的机构相关联。

(2)“美术世界”中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各种美术机构,也就是豪泽所说的“中介体制”那一部分。

①首先是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展览和收藏机构。

②其次,美术出版社在美术接受活动中起着展览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美术教育机构在美术接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第三,“美术世界”中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们是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