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901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2.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3.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行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它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因此,组织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是由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权责关系、沟通方向和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4.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5. 教育理论

【答案】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理性认识的成果,教育科学知识的总和。它与“教育实践”相对,表现为以独特的范畴、术语、逻辑,描述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特征或教育规律,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或行为规范。教育理论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各种基本操作程序、规则,以及各种教育流派等形态,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之别。教育理论的特性主要有:①实践性。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从教育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又可指导、运用于教育实践,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理论的内容和结构不同。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实践具体能动的反映。③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理论都批判地吸收前人有价值的内容,是人类认识教育的共同结晶。

6. 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行使职权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7. 学校管理过程

【答案】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活动的程序状态,它是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过程由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客体和学校管理的中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特性为:①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②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持续向前发展的有序过程。③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学校管理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预期目标。

二、简答题

8. 试述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层次划分。

【答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即教育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和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事业管理包含下列一些内容:

①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上需要做好哪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准备?

②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什么样的科学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 实际上有些科学和教育并不能兴国。

③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各种权力、利益、地位、贡任的调整,必然引发出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也会影响到教育系统中来。对于教育管埋人员如何分析现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也需要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方法上提高有效性。

④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探讨一种教育模式。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中一次比较重要的改革,无论在教育理论上、教育体制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还是教学改革上都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⑤我国必须制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类型、结构、数量、质量、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评价体制提出明确的要求。

⑥为了依法治教,必须明确教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全民的教育法治、法制观念,加大教育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

⑦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教育就是依靠智力脱贫,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状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女童教育。

⑧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

学校是办学的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把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增进效益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这一领域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 学校的组织建设; 学校秩序; 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 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等。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这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教育管理中的微观管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既然干部如此重要,所以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这里既有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一的影响,又有被管理者一对管理者的影响。

②学校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者有家长型管理者、棋手型管理者、关系和谐型的管理者、重视理性思考的学者型管理者、社会活动家型的管理者、有“维持会长”型管理者、还有无能的管理者等。美国学者布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