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报》
【答案】《成报》是香港的一份较重要的商业报纸,1939年5月1日创刊,由何文法、何文允、汪玉亭、李凡夫、陈平等人合股创办。该报初期每天一大张,以副刊取胜,出版半年后,在香港已经十分畅销。香港沦陷后停刊。抗战胜利后复刊,初创即很畅销。该报坚持以“在商言商”为经营宗旨,读者以文员、职员等白领阶层为主。1954年起,《成报》连续20多年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该报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发行海外版。
2. 《京话日报》
【答案】((京话日报》是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为彭翼仲。该报政治上倾向于保皇立宪,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日的是“开民智”和“争回中国人说话的权利”。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设阅报牌。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彭翼仲被处流放新疆10年。1913年彭翼仲从新疆回京后,复刊《京话日报》,但不久又因触怒袁世凯再度被封。袁世凯死后,再度复刊,一直办到1922年。
3. 《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答案】《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指《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复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提出了“四不”方针:①“不党,’,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 其害国者,纠弹之,’o ②“不卖”,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③“不私”,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④“不盲”,指不“随声附和”、不“评低激烈,昧于事实”,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方针体现了该报追求的新闻客观、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
4. 网络舆论
【答案】网络舆论是在网络上传播并形成的舆论,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互联网是网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