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200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答案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国际贸易学

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含西文经济)

考试时间:1月14日上午

考试编号:413

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企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制度,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具体有如下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同时并存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或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收入分配体系。

(3)坚持宏观计划主导下把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

(4)有完善的商品、要素市场体系,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体制和价格体系,以保证充分发挥在宏观计划主导下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2.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日益密切,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工业化的过程一样,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生产价格的形式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答:生产价格是指商品的生产成本(K)加上平均利润(p)而形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移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按价值出卖,对小商品生产者来说符合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这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2)生产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马克思“生产价格”的理论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又是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依据,也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条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