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4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1)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

①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仲”。他说“国家乃人民之事湘,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甚至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②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要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西塞罗在这里否定了暴力压迫和专制统治,他指出,当所有的人处于一个人的暴力压迫之下时,什么都不属于人民,人民却属于一个人,即使是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城邦,那里也根本不存在任何国家。

(2)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影响

他的国家的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自治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这个概念反映了罗马共和国的特征,成为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过渡的中介,事实卜,罗马城邦从来就不像希腊城邦那样狭隘和完全封闭,它创建之后,一直在不断地兼并和吸收其他部族和城市的居民。到西塞罗的时代,它己经完全突破了狭隘的城邦界限。

2. 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答案】(1)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

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柏拉图的理想国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等级。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2)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实质

在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在柏拉图那里,所谓正义的城邦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它追求城邦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它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这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整体主义思想传统的源头。

3. 简述斯多葛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斯多葛学派的成员由于通常在雅典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其代表人物: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泰特、马可·奥勒(帝王哲学家,著有《沉思录》,是学派晚期最著名

的代表)等。其主要思想如下:

(1)斯多葛派认为世界理性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所谓“世界理性”,就是神性,它是世界的主宰,个人只不过是神的整体中的一分子。所以,斯葛多学派是唯心主义的.

(2)在社会生活中斯多葛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斯多葛学派认为,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沉着,因而才出现了“斯多葛式的从容”的概念。他们认为沉着的对立面一一激情“是背离理性和违反自然的精神冲动”。因为他们所认定的自然,是一种自己知道向何处去的智能性自然。在其中起作用的,不是随意性,而是一个赋予一切以高尚目标的神圣原则。

(3)他们自称是世界主义者,打破了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问的传统界限,宣传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一种公民,即宇宙公民。而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这种理论是为马其顿统治希腊服务的。

(4)在国家观方面,斯葛多派认为,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总之,斯多葛学派早期推崇唯物辩证法,但带有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中期抛弃斯多葛派的唯物辩证倾向,公开宣扬宗教迷信和神秘主义; 晚期:极力鼓吹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4. 简评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

【答案】(1)“官僚制”或者“科层制”是现代社会大型组织特有的一种制度:工厂、医院、学校、政党、军队国家机关都是如此。官僚制是一种被设计用来执行决策推动整个系统有效运转的组织体系。

(2)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如下:①专业化; ②等级化; ③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 ④业务的处理与传递依靠文书; ⑤官僚机构成员的非选举性和职业化。

(3)与以往的组织形式相比较,“官僚制”具有纯粹的技术上的优越性,即运用技术上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既定的目标。其具体表现是准确性、迅捷性、明确性,对文书的精通、连续性、严肃性,统一性、严格的服从关系,防止磨擦,人力和物力的节省,降低了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运行成本。

(4)但“官僚制”及其运行也受到人们的批评,批评主要集中在:①墨守成规; ②是文犊主义; ③机构膨胀; ④专业技术人员挑战民主。“官僚制”虽然有着先天的和后天的不足,但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不能废除它而确立另外一套制度安排。

5. 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进步性是什么?

【答案】(1)基本内容

①孟德斯鸠将权力划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②立法权力制定临时或永久的权力,并且修正或废止己制定的法律。立法权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因不方便,人民只是选举代表,实施代议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掌握在国王手中,以便有利于解决国家需要迅速处理的事务。司法权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交法院行使。

③月权之间相互合作制约。对立法权的制药,两院互相行使否决创制权,除征收银钱方而:立法权有权利审查法律的实施情况,但无权牵制行政权,也无权审讯行政者; 行政权规定立法机关会议的召集时间和期限,制裁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

(2)历史进步性

①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借鉴了光荣革命后英国的体制,主要吸收了洛克的自由、法治与分权学说,批判和排除了霍布斯等人的专制主义主张,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他所采纳的政治形式带有明显的温和、保守色彩,主要反映了中上等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②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1789年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以孟德斯鸠的分权与政治自由的基本理论为蓝本。美国宪法也是以其分权理论为指导原则而制定的,是分权理论第一次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试分析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答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上具有代表性意义和影响力,这种混合思想后来逐渐衍生出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混合政体思想强调在政治上力量混合和平衡,并构成制约与平衡。

(1)相同点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都强调单一的政体存在各种弊端,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所以特别强调混合政体。

(2)不同点

①古希腊的混合政体观强调的是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与平衡,但未说明这种力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或平衡性:古罗马的混合政体不仅强调社会集团与力量的混合与平衡,而且还说明了权利体系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和平衡。

②在政体上,古希腊强调君主政体与平民政体相结合,民主制、贵族制与君主制相联合; 而古罗马则强调民主制与寡头制相混合,民主制、贵族制与君主制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政体。

7.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分析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

【答案】(1)城邦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起源经历了男女和主奴、家庭、村社和城邦四个阶段,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他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

(2)城邦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质是自由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是自由人的自治团体。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联邦,因为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

(3)城邦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为人的本性的实现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