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建筑大学446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位]之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赛萨洛尼卡圣徒教堂

【答案】赛萨洛尼卡圣徒教堂是拜占庭时期的重要建筑。其顶部采用了类似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形式,由中部穹顶统领周围四个小穹顶构成。五个穹顶都采用高鼓座的形式,并围绕鼓座开高侧窗,形成了起伏的檐部形式。由于穹顶距离较近,从空中俯瞰,整个教堂顶部还形成了独特的梅花状平面。教堂外部入口处还设有一个U 形的门厅。

2. 诺曼风格柱顶端

【答案】诺曼风格柱顶端是流行于英国的一种柱子形式。其特点是柱顶端头的装饰线脚变大,而且只用两个大小相间的圆凹线脚,柱顶端形态变得棱角分明,给人以硬朗之感。

3. 拉丁十字平面

【答案】拉丁十字平面基督教堂形制的一种,是教堂最正统的平面形式,形成于罗马风时期,其十字架的基于长于其它三臂。在这种形式的教堂里,东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轴廊垂直相交,状如十字架,故得名拉丁十字式。

4. 隅折

【答案】隅折是一种呈弯曲状的枕梁结构,多用于穹顶建筑的屋顶部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在穹顶底部门窗设计隅折,不仅为室内増加光照,还能成为建筑顶部的一种装饰。

二、简答题

5. 简述哥特式建筑。

【答案】哥特式建筑诞生于12世纪中后期,其主要建筑形制和特点如下:

(1)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新风格,以尖拱券、肋拱、飞扶壁、圆窗等一些构成要素为最主要特点。哥特式建筑综合地使用了这些表现元素,而使之成为一种里程碑式的建筑风格的根本原因是该建筑中所蕴含的新式结构,和该结构所代表的技术的进步。

(2)哥特教堂肋架券、墩、柱、飞券侧剖面示意图这种由对角交叉的拱肋与一条横向尖拱肋相间设置的拱顶结构称为尖形拱肋交叉拱顶。为了支撑这种拱顶结构,除了在墙边设侧向的拱肋以外,墙壁外还要设置扶壁和巨大的墩柱,这样在建筑底部,支撑扶墩柱与墙面之间就形成了侧

厅的空间形式。

(3)哥特教堂肋架券、墩、柱、飞券俯瞰透视图由于交叉的十字拱借助于扶壁,将斜向的推力传至建筑外部的扶躲上,使得建筑的主要墙面得以大面积地开窗。当扶壁也变为拱形之后,扶臂拱上也出现了尖拱装饰,而扶拱垛上则树立起高高的小尖塔,有的扶拱垛上还开设壁龛,并设置人物雕像装饰。

6. 比较中世纪欧洲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

①除都城之外,一般规模不大。

②城市是聚落的中心,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功能。

(2)不同点

①经济基础不同

a.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庄园制。

b. 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基础先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再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社会需要不同

a.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设多满足于封建领主、基督教堂以及商业贸易的需要。

b.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多满足于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尤其体现在都城的兴建上。 ③城市格局不同

a. 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农村的界限不明显,城市里有种植业与饲养业。

b. 中国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界限明确,格局明朗,城市密度小,城市化水平低。

④城市建设思想不同

a.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设多体现多样性与历史性。

b.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的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图1中世纪意大利锡耶纳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