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选择题

1. 我国“四大菜系”指的是( )

A. 鲁、川、淮、粤

B. 川、湘、苏、粤

C. 鲁、川、闽、粤

D. 川、粤、苏、浙

【答案】A

【解析】“四大菜系”,即鲁、川、淮、粤。鲁菜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是齐鲁文化的结晶。传入北京地区以后,鲁菜很快进入宫廷,与大漠风味和其他风味融合吸收,形成北京地区的宫廷菜。川菜比较接近大众,家常气息较浓,调味多种多样,尤以风味小吃著称于世。虽也有高档菜肴,但多数能雅俗共赏。淮扬菜发源地为淮阳苏州一带,物产丰盛,商贾云集,号称“鱼米之乡”,因此菜肴讲求富丽,是一种“富”菜。粤菜则因地处南海大门,饮食方面受到外国影响较久,吃的领域比较广泛。

2. 人们把乡土气息较浓的烹饪精品称为“名特小吃”,如北京的测羊肉、西安的羊肉泡膜、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州的( )等。

A. 佛跳墙

B. 龙虎斗

C. 灯影牛肉

D. 小桃园鸡汤

【答案】B

【解析】龙虎斗又名“豹狸烩三蛇”、“龙虎风大烩”、“菊花龙虎凤”,是闻名中外的广东传统名菜,是用蛇为主料的羹汤菜,精工细作,配料作样,肉嫩香滑,异常鲜美。

3. 东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

A. 西安

B. 北京

C. 洛阳

D. 许昌

【答案】C

【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东周”

4. 春秋到战国初年,和儒家并称显学的是( )。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

【答案】C

【解析】正当儒学大兴的时候,还有一个影响广泛的学派,这就是墨家,它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5. 在中国近代史上,( )签订后,强烈刺激了中国人民,随后“戊戌变法”开始。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中日之间的“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图谋变法。1898年,光绪帝召见主张变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决定实施新法,史称“康梁变法”,因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

6.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举行于( )年。

A.1898

B.1904

C.1911

D.1919

【答案】B

【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它与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经过隋唐直至明清各朝代的沿用,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到清朝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恩科是中国科举制的最后一次考试,科举制最终消亡。

7.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于( )

A. 乾陵

B. 昭陵

C. 茂陵

D. 定陵

【答案】A 。

【解析】在唐代,以山为陵是帝王陵寝最为突出的形式,其中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在陕西省乾县的梁山,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地宫凿于梁山主峰之下,南边两峰,东西对峙,峰顶置I ,形成天然门户,气势宏伟异常。

8. 屈原是在哪一条江投水自杀的? ( )

A. 珠江

B. 汉江

C. 泪罗江

D. 鸟江

【答案】C

【解析】泪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泪罗江畔的玉荀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郧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泪罗江而死。

9. 中国戏剧发展到元朝时,己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了。自此,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拜月亭》《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优秀剧目,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

A. 关汉卿、汤显祖、洪升、孔尚任

B. 关汉卿、马致远、高则诚、沈憬

C. 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D. 白朴、汤显祖、王实甫、孔尚任

【答案】A

【解析】关汉卿剧本现存的还有18个,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汤显祖在创作上主张写情,其中以《牡丹亭》的影响最大。洪升的《长生殿》,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唐代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歌颂了一批忠臣义士的爱国精神。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小王朝覆灭的历史,塑造了李香君刚强正育、深明大义、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10.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的是( )。

A. 华罗庚

B. 张衡

C. 祖冲之

D. 毕升

【答案】C

【解析】南北朝时的大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比荷兰人安托尼兹求得此值的时间要早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