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势户
【答案】形势户是指地方上有势力的豪富之家。宋朝的形势户包括官户和充当州县衙门的公吏、乡里基层政权头目的上户。其中官户占少数,吏户占多数。与形势户相对应的平户,则包括形势户以外的全部人户。形势户是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宋皇朝依靠形势户管理国家,统治人民。在法律上,形势户中的吏户没有特定的权利。但是,形势户依仗当官作吏的权势,为非作恶,却是史不绝书。宋朝对形势户在纳税、租佃官田、向官仓出售粮食等方面定有禁约。北宋初,在各州府专设“形势版簿”,南宋时又改为在税租簿上用朱笔标明“形势”两字。规定形势户比平户须早半月纳税,如拒不纳税,要加重刑罚。
2. 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3. 建州三卫
【答案】建州三卫是指明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的合称。包括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委任各部首领,俾仍旧俗,各统其属。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明朝时仍称女真,当时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洪武八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派使招谕,女真各部首领先后到明朝拜见,献礼归顺。永乐三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设立建州卫,任命其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十年,又置建州左卫,任命猛哥帖木耳为指挥使。正统七年,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金,建州三卫结束。
4. 苏绰
【答案】苏绰是西魏大臣,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宇文泰改革制
,度。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大统十一年(545)
,最为后世称道。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苏绰为改革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
,痛斥六朝宇文泰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账及六条者,不得为官。后又草成《大浩》
以来的浮华文风,作为范文,西魏作文皆仿其体。晚年,奉命据《周礼》改定官制,未成而卒。
5. 庆历新政
【答案】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一次变革,称之为“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知谏院,富弼、韩琦相继进,范仲淹在宰相杜衍的支持下,推行年)
新政,变法主张就是“陈十事”书:①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②抑侥幸,限制恩荫。③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④择长官,选好地方官。⑤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⑥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⑦修武备。⑧减徭役。⑨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⑩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其中除一项外,其余均被宋仁宗采纳,颁行全国,称为“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说明北宋统治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
6. 奏折
【答案】奏折是清代重要官方文书之一。它始用于康熙年间,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等四类,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奏折形式一般为素纸,封、底有折,故曰奏折。奏折制度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档案遗产,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文物保存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7. 南戏
【答案】南戏是指宋元及明初流行于南方的戏曲艺术。经由南曲腔调演唱的温州杂剧等地方戏发展而成,亦称传奇、戏文。出现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形成。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著名的“四大传奇”,是《荆钗记》、《拜月亭》、《杀狗
,则被推崇为“南戏之祖”。 记》和《白兔记》。而元末温州高明的《琵琶记》
8. 开皇之治
【答案】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开皇年间出现的繁荣安定的局面。隋统一中国后,消除了南北长期对立的局面,为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同时他采取劝课农桑、轻摇薄赋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都较快。因此,他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
9. 阴阳家
【答案】阴阳家是指战国时期以宣扬阴阳、五行说为主的哲学学派,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末年的齐人邹衍。他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终
始说。主要观点为:黄帝是土德,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而将来代周的一定是水德。因为木胜土,土胜水,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后来秦始皇就沿用这个说法,把秦定为水德。五行更始,其思想核心为“道”是主宰一切的规律,并周而复始地循环。阴阳学说对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影响极大。
10.漕宪帅仓
【答案】漕宪帅仓是宋代官职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的合称。北宋统一后陆续在各路设四司,即转运使,管理财政兼监察地方管理,简称“漕司”;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主管地方刮法;安抚使,简称“帅司”,管理地方军事;提举常平,简称“仓司”,熙宁初年设置,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故四司义称“漕宪帅仓”,其设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一切基础,使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高度强化。
二、简答题
11.简述两汉政府与匈奴之关系。
【答案】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汉初屈辱性的“和亲”阶段、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战争阶段和“昭君出塞”以后的和睦相处阶段。
(1)西汉前期(刘邦到武帝即位前期)60多年,汉匈之间的关系以和亲为主。
和亲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行为。汉高帝七年(前200匈奴兵围马
,南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刘邦亲率军30余万出击,至平城白登山(今山邑(今山西朔县)
,遇伏被困,不得己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西大同东北)
与交易。和亲没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匈奴一面和亲,与西汉进行贸易,另一方面又派兵经常骚扰,抢掠财物。但是,和亲避免了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有利于西汉王朝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2)西汉中期(武帝初年到宣帝后期)约80余年,西汉发动了对匈奴大规模的战争,和亲中断,处于战争状态。
①武帝即位以后,由于西汉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强大,对匈奴作战时机成熟。元朔二年
,汉武帝派卫青率军出击,把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并设立朔方、五原两郡。收复河套地(前127)
区,解除了匈奴从河套地区南下对西汉首都长安的威胁。
,汉将霍去病率军出陇西②第二次战役是收复河西地区,称为河西战役。元狩二年(前121)
西击匈奴,汉军西进1000余里,攻克焉支(今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祁连二山,杀掠匈奴4万余人,使匈奴遭到重大打击,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众4万余人归降汉朝。西汉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 从此自河西走廊至罗布泊一带无匈奴,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断绝,从而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
③第三次战役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发动的漠北战役。这是汉武帝时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匈奴用兵。统率汉军的将领是卫青、霍去病,分两路同时出击,穿过沙漠,进击漠北。卫青率军与匈奴单于大战于单于龙庭附近,汉军斩虏匈奴两万人,前进到真颜山(今蒙古杭爱山)赵信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