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法学实践研究方向综合法学理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寡头

【答案】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2. 相对静止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十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3. 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的发展。

4. 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5. 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又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6.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同时真理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不,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b.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②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a.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a.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b.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a.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的相对性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

表现出来

b.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与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8. 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基本前提。

【答案】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各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9.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答案】(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①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②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4)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