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圈定必考题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平原则

【答案】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公平原则的含义: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2. 选择性接触

【答案】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3.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文字以外可以通过感官感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非语言符号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也可以否定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美国学者L. 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提出了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的公式来说明非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

4. 信息饥渴

【答案】受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又久候不至,或新闻所传达的信息过于简单,或传播者故意隐匿了某些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这种种情况下,便产生“信息饥渴”,即信息量供应不足。

二、简答题

5. 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传播事业与其他思想上层建筑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各种形式中一一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学说和法律学说等等一一新闻传播事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说,这些特点表现为:

(1)新闻传播事业比哲学、文学、艺术等更接近政治,因为它直接宣传和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为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服务,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十分明显。

(2)新闻传播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强。

(3)新闻传播事业同其他思想上层建筑形式相比,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即:新闻传播事业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