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学位]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3.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4. 文化堕距

【答案】文化堕距,是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

,或称“文化堕距”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5. 文化

【答案】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力一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6. 社会拎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7. 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

【答案】印象管理是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目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人而逐渐形成的限定而实现的,而且他能通过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

8.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早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二、简答题

9. 简述晏阳初的“愚贫弱私论”。

【答案】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普编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这是定县调查研究的结论。

,是指那时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甚至目不识丁,他们普遍认为读书所谓“愚”

,是指中国最大只是“读书人”的事,与普通老百姓无关,他们中80%以上都是文盲。所谓“贫”

,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无多数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少人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所谓“弱”

,人民的生死存亡只得付之天命,所谓科学治疗、公共卫生根本谈不上。所庸讳辩的“东亚病夫”

,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可说是“一盘谓“私”

散沙”。

因此,主张“以文艺教育以救愚,以生计教育以救穷,以卫生教育以救弱,以公民教育以救私”使农民人人都成为“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

10.如何理解西方正在出现的城市郊区化现象?

【答案】(1)城市的郊区化是指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

(2)城市郊区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城市问题。

(3)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聚集。

①随着城市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不仅仅满足于温饱,宽敞的住宅和优美的居住环境自然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由于商业的集中,城市中心的地价往往较高,大气污染严重,高大的建筑使房间的日照不足,居住环境较恶劣。相比较,郊区的地价较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对城市居民有较大吸引力。

②经济发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把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连在了一起,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和快捷地往返于城区和郊区之间。这也是形成郊区化的重要推动因素。

(4)郊区化是符合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或多或少地解决了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短缺等问题。郊区化的结果是把郊区变成了市区的延展,最终扩大了城市社区的影响范围。

11.社会互动的类型。

【答案】社会互动的类型主要包括:

(1)一人互动、二人互动与多人互动(根据参与人数划分)

①二人互动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

②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

a. 中间人,以局外者的身份、公平和客观的态度来调解双方的冲突;

b. 二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能以公平的态度做出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

c. 从中渔利者,利用两人实际的或潜在的冲突来获取个人利益的人;

d. 分裂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和助长两人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获利。

③在多人关系中,会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在大型群体中,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其他个人,而是似乎超越了个别成员之上的客观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往往会形成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规范来制约人们的互动。

(2)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

①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

②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作为群体的代表出现,其行为方式也较为正式。

(3)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

①熟悉情境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境,交往双方没有特定的日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

②社交情境互动,是在社交场合中发生的,人们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日的。其互动过程也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有助于促进关系的发展。

③工作情境互动,是人们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时所进行的互动过程。此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其所属职位上代表了其所承担的角色或所属的群体。

(4)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