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869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前馈、同期和反馈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答案】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前馈控制三类。其定义及优缺点分别如下:

(1)前馈控制

①定义

前馈控制又称顶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和筹备情况和顶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比如预算。用财务或非财务术语,以数字编制的形式来制定未来某个时间的计划,即把计划紧缩成一些数字以实现计划条理化。

②优点

A. 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己经铸成的差错的无能为力的弊端;

B.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收并付诸实施。

③缺点

前馈控制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2)同期控制

①定义

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②优点

a. 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现场监督可以使上级有机会当面解释工作的要领和技巧。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b. 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通过现场检查,可以使管理者随时发现下属在活动中与计划要求相偏离的现象,从而可以使经营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或者避免己经产生的经营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③缺点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成本的增加。

(3)反馈控制

①定义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己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②优点

a. 反馈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

b. 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③缺点

a. 只能事后发挥作用。任何供以反馈分析的结果都是既定的、不能改变的结果,惟一的作用是为以后类似的工作提供警戒与参考。

b. 偏差发生与被发现并得到纠正之间有较长一段时滞,这必然对偏差纠正的效果发生很大影响。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反馈控制是惟一可用的控制手段。

2. 何谓心理契约,请分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答案】(1)心理契约的含义

心理契约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织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如果将员工的任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将雇主提供的报酬分为短期和长期,可以将心理契约分为四种类型:①交易型,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报酬; ②过渡型,没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报酬; ③平衡型,任务非常详细明确,而且雇主提供长期报酬:④关系型,任务不明确,但雇主提供长期报酬。

(2)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①减少不安全感。因为正式的书面合同中不可能包括雇佣关系的所有方面,而心理契约正是填补了雇佣关系中的这个空白。

②塑造员工行为。员工会将自己对组织的责任与组织对员工的责任进行比较,并根据重要结论调整自己的行为。雇佣双方虽然不公开讨论心理契约,但心理契约却是员工行为与态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③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对于在组织内遇到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3)心理契约在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心理契约使组织变革波澜不惊。基于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打造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员工关系进行管理:

①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导。在招聘环节,员工的心理契约就开始形成,新员工通常将在面试中讨论过的待遇、承诺和责任作为自己对组织期望的基础。所以在对新员工招聘和面试的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公开职业信息,跟应聘者进行坦诚交流,并尽量避免做出不能实现的承诺,以免使新员工进入组织后面试时的承诺并不能兑现,对组织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当新员工进入组织之后,企业应该进行入职培训,通过讲座、录像资料、拓展训练、与老员工的积极对话和沟通等,让新员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文化、管理制度等深入清晰地了解,领会组织对员工所蕴含的期望和许诺,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

②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就是沟通,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沟通能够帮助组织和员工更加了解对方的期望和义务,根据双方期望的变化对心理契约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当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或情绪不高时,及时沟通以发现问题所在,使员工重新建立对组织的信任,弥合心理契约的裂痕。

③结合员工的需求进行激励。企业在引导和构建员工的心理契约时,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在激励措施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让员工在心理契约中对组织的潜在期望得到满足,促使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首先,企业应当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与员工积极沟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满足员工情感归属需要的必要条件。其次,给员工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并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辅导,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最后,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企业对自己做出的承诺能够兑现。

3. 如何理解公平理论中的“反向歧视”原则?

【答案】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获得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的结果之后,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对公平理论中“反向歧视”原则的理解内容如下:

(1)反向歧视原则是指在承认社会个体之间因自然享赋、历史发展存在差别的基础上,对相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在组织中来说就是对组织中某些弱势群体,给与更多的照顾。

(2)反向歧视其实质是一种公平,不拘泥于形式的公平,是一种社会利益的体现。但是严格按照上述亚当斯公平理论中的公平公式来看,反向歧视又是对强势群体的一种不公平。反向歧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任何社会和任何组织里都存在。管理者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一方面通过反向歧视对弱势群体进行照顾,同时又要掌握好尺度,不要让强势群体有强烈的不公平的感觉,在组织中创造一种和谐公平的环境。

4. 什么是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

【答案】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审计划分为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其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