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文献学之古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2. 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3. 四声

【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4. 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6. 晉不可放,寇不可翫。 .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7. 观其辟丸也 .

【答案】躲避。后来写作“避”

8. 君若以德绥诸侯,誰敢不服? .

【答案】绥:安抚。

9.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传》)

【答案】夷:消灭。

10.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

三、简答题

11.什麽称为韻腳字? 《詩經》在押韻方式(即韻例)上有哪些特點?

【答案】(1)韵脚字

韵脚字是每一句诗中同样的位置上互相押韵(韵是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的字,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称为韵脚。

(2)《诗经》的韵例特点

①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例如《静女》全诗。

②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的两类。例如《静女》第一章一韵到底,

第二章“娈”和“管”押韵,“炜”和“美”押韵,换了一次韵。

③根据韵脚相互的距离进行压韵

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

a. 句句押韵。《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例如《静女》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里常见的押韵方式,例如《关雎》二四五章,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就是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如《静女》的第一章才是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的。

c. 交韵。这是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例如《静女》第三章的第一句“荑”和第三句“美”押韵,第二句“异”和第四句“贻”押韵。

四、分析题

12.分析下列宾语前置句的语法结构(指出前置的宾语,前置的种类),并翻译全句。

(1)豈不穀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

(2)姜氏何厭之有?

(3)居則曰:“不吾知也。”

(4)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5)其是之謂乎?

【答案】(1)①前置的宾语:不毅、先君之好。

②前置的种类: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宾语提前,并以“是”复指宾语,成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全句翻译:难道是为了我? 「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2)①前置的宾语:何厌。

②前置的种类:上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需放在动词前。之,代词,复制提前的宾语“何厌”。

③全句翻译: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

(3)①前置的宾语:吾。

②前置的种类: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全句翻译:平日在家的时候,就说:“没有人了解我。”

(4)①前置的宾语:方城、汉水

②前置的种类: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常将宾语提前至介词之前。

③全句翻译:您如果使用武力,那么楚国(将)把方城当做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

(5)①前置的宾语:是

②前置的种类: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矣/乎”,“其”表示委婉语气,在疑问句中表示“大概、恐怕”的意思,“之”复指“是”。

③全句翻译: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13.具体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1)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2)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狂者伤人,莫之怨也。

(5)盗者孰谓? 谓阳虎也。

(6)贤哉,回也!

(7)姜氏何厌之有?

【答案】(1)肘:名词用如动词。用手肘撞。

(2)富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