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的理论依据是()。 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急则治标。 标本同治。
位置性眩晕的特点是() 多在发热后出现眩晕。 多数伴有耳鸣及听力减退。 常先有口周发麻。 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眩晕出现时头部无特定位置。
患者,女性,41岁,复发性甲亢,甲状腺I。肿大伴双侧叶结节,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2个月,症状明显减轻,但甲状腺无缩小,心率78次/分,血 FT3,FT4正常应采用下述哪项治疗() 继续原治疗。 手术治疗。 加用甲状腺素片。 加大丙基硫氧嘧啶用量。 减少丙基硫氧嘧啶用量。
患者,男,27岁,因脐周疼痛伴恶心8小时入院,1小时前疼痛转移至右下腹。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增多,腹部X线片未见异常,临床考虑急性阑尾炎。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疼痛特点的问诊() A.疼痛持续时间。 疼痛有无放射。 疼痛诊治经过。 疼痛性质。 疼痛加重因素。
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一块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1~2μm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豪焦小体。 卡波环。 小体。 棒状小体。 Russell小体。
原文“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用下列何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