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蒙占族
B. 藏族
C. 回族
D. 壮族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故正确答案为D
2. ( )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三角洲
D. 华北平原
【答案】B
【解析】黄河的长度逊于长江,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但它与中国文明发生、发展的关系却更为人们所重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信念。
3. 甲骨文发现地是( )。
A. 洛阳
B. 安阳
C. 信阳
D. 荣阳
【答案】B
【解析】“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4.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掘现场位于( )。
A. 云南元谋
B. 浙江余姚
C 内蒙赤峰
D 河南安阳
【答案】B
【解析】考古证明,大约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而且己开始用骨制农具耕作。
5. 传统汉字学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的是( )。
A. 汉字的六种写法
B. 汉字的六种字体
C. 六种研究汉字的书
D. 汉字造字和用字的六种方法
【答案】D
【解析】关于“六书”的说法一般采用《说文解字》中的名称,《艺文志》中的顺序,表述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前四种是造字之法,称为“四体”,后两种是用字之法,称为“二用”
6. 我国“四大菜系”指的是( )
A. 鲁、川、淮、粤
B. 川、湘、苏、粤
C. 鲁、川、闽、粤
D. 川、粤、苏、浙
【答案】A
【解析】“四大菜系”,即鲁、川、淮、粤。鲁菜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是齐鲁文化的结晶。传入北京地区以后,鲁菜很快进入宫廷,与大漠风味和其他风味融合吸收,形成北京地区的宫廷菜。川菜比较接近大众,家常气息较浓,调味多种多样,尤以风味小吃著称于世。虽也有高档菜肴,但多数能雅俗共赏。淮扬菜发源地为淮阳苏州一带,物产丰盛,商贾云集,号称“鱼米之乡”,因此菜肴讲求富丽,是一种“富”菜。粤菜则因地处南海大门,饮食方面受到外国影响较久,吃的领域比较广泛。
7. “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 )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
A. 龚自珍、魏源、康有为
B. 章炳麟、王国维、魏源
C.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D. 黄宗羲、谭嗣同、章炳麟
【答案】C
【解析】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几位大儒。这些人感于亡国
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经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据,其结果就是走向考据。
8. 明代末年的( ),是中国地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用34年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16个省区,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地理旅行与考察。
A. 丽仔道元
B. 裴秀
C. 徐霞客
D. 沈括
【答案】C
【解析】徐霞客,霞客是他的号。生活在明代末年,是中国地学史上的一位奇人。他以坚强的意志和耐力,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地理旅行和考察生活,以一生的34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16个省区,旅途中艰苦倍尝,非常人所能想像,实地观察所得,逐日记述,后被整理成一部旷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9. 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清代朴学源于几位明末清初的大儒。其中反对不求实际学问而空谈性理,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 )。
A. 黄宗羲
B. 王夫之
C 颜元
D. 顾炎武
【答案】D
【解析】顾炎武,以考古求真为宗旨。他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是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结晶,被认为“无一字无来历”。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行己有耻,博学于文”,认为探讨济世治国的学问与砥砺操守气节同等重要。
10.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的是( )。
A.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 《论语》《孟子》《荀子》《列子》
D. 《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
【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开始有“四书”之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