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801经济学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判断分析题
1.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
【答案】F
【解析】在短期产出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而在长期,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表明治理通货膨胀最有力的措施是工资和物价管制。
【答案】F
【解析】凯恩斯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典型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揭示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关系,所以如果按照该曲线治理通货膨胀,则最有力的措施应该是提高失业率。
3. 如果中央银行适当地利用政策手段,它能够使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
【答案】F
【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
4. 资本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资本成本的下降。( )
【答案】T
【解析】资本的使用者成本为
因此资本价格上涨,资本成本下降。
,资本价格与资本成本呈反比,
二、简答题
5. 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意见?
【答案】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存在不同意见。以货币政策为例,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同的政策规则:
(1)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这就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所谓“单一规则”。他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宣布
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最好的选择,此外就不要再作其他政策调节。
(2)以名义GDP 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宣布一个名义GDP 的年增长率目标,若名义GDP 上升到此目标以上,就降低货币增长以抑制总需求。若低于此目标,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3)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实际通胀率与此目标违胀率的偏离程度调整货币供给,即实际通胀率高于目标通胀率时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反之则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4)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即泰勒规则。泰勒认为,货币政策要能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就应把调节真实的名义利率作为主要操
作方式。若实际通胀率和失业率偏离目标值时,就应当调整名义利率,以抑制通胀或降低失业率。
6.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 有哪些优点?
【答案】(1)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它从两个方面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进而稳定经济:①买卖债券将直接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银行的信贷,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支出,影响国民经济; ②政府买卖债券将引起债券市场的供求变化,进而影响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当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时,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这意味着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2)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优点: ①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不是那
,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坊隋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样可以轻易变动)
7.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
另一方面,稳态意味着:
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图中,经济最初位于C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 (k )的位置,这时新的稳态为' 。比较C 点和C' 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
均产量。
图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
,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是独立于储蓄率的)
8. 为什么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而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计入GDP'?
【答案】现代社会经济是市场经济,因此,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里创造了多少财富,只能用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来度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收入和支出法来计量GDP 。非市场经济活动是无法包括到收入和支出的范围中来的,例如,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等都没有经过市场交易,既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收入,也不能反映出人们的支出,因此,无法计入GDP 。
三、论述题
9. 假定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述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1)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0岁。
【答案】依照跨期效用最大化原理,理性的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既要考虑现在又要考虑未来。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不是当期效用最大化,而是各期效用总和的最大化。
(1)该事件发生后,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使得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较高的预算约束可以让消费者选择更好的消费组合,增加现期的消费数量。
(2)出于对未来的担忧,预期未来几年可能因下岗而导致收入减少,消费者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将现期的收入更多的储蓄起来,以备未来收入减少时用。
(3)一旦消费者获知自己的寿命可能延长后,且能预期年老后由于劳动能力的丧失而导致不能获得收入,理性的消费者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将现期的收入更多的储蓄起来,或者进行投资,以备未来收入减少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