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809建筑历史与理论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御路

【答案】御路,又称龙升、螭陛,是指位于宫殿中轴线上台基与地坪以及两侧阶梯间的坡道,原为汉族宫殿建筑形制,后来为孔庙和民间庙宇所沿用。它是衔接庙埕和基座中间的台阶,两面是阶梯,中间有一斜面上雕云龙。封建社会宫殿的中轴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但因皇帝进出时多乘坐轿子,于是便将阶梯中央做成斜坡,上面雕刻祥云腾龙图案,而两侧石阶则供轿夫行走。

2. 盘龙城

【答案】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占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3.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4. 沂南汉画像石墓

【答案】沂南汉画像石墓是指发现于沂南的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1个东后侧室组成,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画像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少部分为阴线刻,中室八角柱上的曲拱,则用透雕技法刻成应龙形象。出土画像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历史故事、家居生活等。在中室的八角柱上刻有两尊带背光的仙人图像,有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

5. 生起

【答案】生起是指建筑的柱子由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的做法。宋《营造法式》规定当心间两 柱不生起,次问柱升高2寸,往外各柱依此递增2寸,使建筑的整个檐口及屋脊成为两端向上缓和翘起的曲线。明、清时期建筑较少使用生起做法。

6.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7. 闾里

【答案】闾里是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内的居住单元,指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8. 前蜀王建墓

【答案】前蜀王建墓是指五代前蜀主王建的墓,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有前、中、后3室,三室之间皆用木门相隔,中室中央偏北有石棺床,上置棺椁,棺床四周有浮雕。后室出土有墓主石雕像。

二、填空题

9. 我国常见的古代木门的门板形式有_____、_____。

【答案】板门;桶门

10.无锡_____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

【答案】寄畅

11.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寺可以分为塔院型、_____和_____三种。

【答案】僧院型;佛殿型

12.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塔,把塔分为楼阁式塔、_____、单层塔、喇嘛塔、_____。

【答案】密檐塔;金刚宝座塔

13.唐代佛光寺大殿外檐斗拱外跳华拱第一、三跳头上不置横拱称为偷心造,第二、四跳头上置横拱,称为_____。

【答案】华拱

14.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答案】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

15.隋大兴设计者高颖和_____;元大都设计者_____,_____,水系设计者_____。

【答案】高颖;宇文恺;刘秉忠;也黑迭儿;郭守敬

16.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_____大学,那里曾是_____派的大本营。

【答案】宾夕法尼亚;学院

17.梭柱大约出现于_____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始自_____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_____,是从_____传入的,由_____演变而来。琉璃瓦正式用于屋面是南北朝,但为数不多,宋代使用渐广,到明代成为高潮。

【答案】南北;宋;须弥座;印度;佛座

18.我国的佛寺的组合形式,大体上可分为_____和_____的两大类型。

【答案】塔院式;以殿堂为主的佛寺

三、简答题

19.举例论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宗庙、宫室都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夏商两代宫室仍处于“茅茨土阶”阶段。例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遗址。二里头与殷墟中区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