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国便士报运动
【答案】美国便士报运动,是指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一场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的运动。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卜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2. “白卷事件”
【答案】辽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1973年6月30日参加大学招生的物理化学考试,回答不出考题,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给有关领导的信,表示对文化考试“有着极大的反感”。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毛远新,指示在《辽宁日报》上发表。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加卜编者按,发表张铁生的信。编者按明确认定:“他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四人帮”本来就把当时的文化考试视为“反攻倒算”,得到张铁生的信,如获至宝,立即作为“反潮流”的典型,大加颂扬。《人民日报》和全国报纸都加以转载。《文汇报》于8月2日转载,比《人民日报》还早,8月4日起又就此信开辟《选什么样的人上大学》专栏。8月29日,该专栏发表署名姚青新的文章《劝君莫奏前朝曲一一评对张铁生一份答卷的几种不正确的议论》,把“文革”之前的17年称为“前朝”,暴露了“四人帮”的改朝换代的反动观念。这一事件即“白卷事件”。
3. 《晋绥日报》
【答案】《晋绥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9月成立的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抗战日报》,1942年8月后改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终刊。该报重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揭露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1947年曾开展反“客里空”运动,公开揭露和检讨本报不真实的新闻以及右倾错误。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兴县察家崖接见报社编辑人员,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报纸与新闻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报纸风格。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