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机遇观察

【答案】机遇观察是指记者事先没有确定的观察对象、没有预定的观察目标,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记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或是采访过程中对偶然引起自己注意的事物或是遇到的新鲜事物进行的一种观察。这种随机性的观察虽然有其目标不确定的缺点,但它往往能抓住有价值的细节或线索,获得的材料有时是十分新鲜而生动的,因此不能忽视这种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观察。

2. 客观报道

【答案】客观报道是一种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方式,要求在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来如实反映真相。也指新闻写作寓褒贬于叙述事实之中,用客观的形式表达意见。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3.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好的提问,或如刀锋剑刃直剖事实真相,或如山泉指路展露采访对象心扉; 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记者空手而归,甚至断了与采访对象进行再沟通的路。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

4. 带主观框框调查

【答案】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背鞋找脚”、“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和有意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这种主观主义的求证方法,在有些人看来很省事,其实很有害,因为它不是从事物的总和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结果必然得出歪曲事物本质的结论。

同时带主观框框调查,还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两耳不闻题外事,一心只想塞框框”,看不到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题目会越来越少,思想会越来越狭窄,报道会越来越简单化。如此发展下去,记者会变得懒惰起来,在采访中不动脑筋思考,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

5. 驻外记者

【答案】驻外记者是指受编辑部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驻外记者负责对所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新闻进行采访和报道,以促进国际向信息交流和沟通,满足广大群众了解天下大事的需求。驻外记者还要承担对外宣传的任务,即通过自己的社会交往和报道工作,对外宣传本国的形象和成就。驻外记者的工作就是了解别人、宣传自己、增进友谊。

6.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 ②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 ③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④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7. 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

【答案】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采访方法的一种,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日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的活动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8. 旁观性观察

【答案】旁观性观察,又称非参加性公开观察,是指记者亮明身份,直接在现场进行目击采访,从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现场情景和事件的发展。这是最经常、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观察中,记者一般不参与现场活动,也不介入争端,只是用眼睛像摄像机那样,机灵而客观地“摄取”现场的各种情景。

9. 观察

【答案】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是指人们有日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种

现象的活动,它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采访中的观察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察看体验活动。观察对于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观察。新闻采访对记者的观察有六点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10.采访路线

【答案】新闻采访路线,是我国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记者应遵循的采访路线包括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两方面:①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是要求新闻采访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贯彻,是我国记者及其采访活动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记者及其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活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②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工作路线。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新闻工作的任务,确定了我国记者采访活动的工作路线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是我国记者区别于西方记者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搞好新闻采访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11.范长江

【答案】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所著的《中国的西北角》成为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

12.《红色中华》

【答案】《红色中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最初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后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联合机关报。该报在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几个人; "1933年与1934年,是《红色中华》工作兴旺时期,人员多时小过10余人,除了编委会5人之外,管通讯来稿的1人,校对1人,发行1人,文书1人,以及几个机关行政人员。当时没有专职的记者,报上刊出的‘记者’实际上就是编委会的成员”。

二、简答题

13.如何提高记者的专业修养?

【答案】记者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是既要学好新闻学,也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记者要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

(1)要学好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学好新闻学,是对记者的起码要求。没有经过系统新闻教育训练的记者有一个补课的任务,从大学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则有一个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闻学,认识和掌握新闻规律的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