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城镇化率、森林砍伐、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都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目前监测这些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落后于环境自身变化的速度,尤其是在区县级。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2011年到2015年期间长江流域涪陵区段生态屏障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论文采用提取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NDWI(归一化水体指数)的方法进行植被和水体特征的识别和变化评估,分类方法采用了最大似然分类法。数据源为2011年的中国环境一号数据、2013年的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以及从公开渠道获取的2015年的Landsat8卫星数据。分别对2011年至2013年、2013年至2015年以及2011至2015年三个时间段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基于NDVI计算的植被覆盖区域在2011年有43333.5公顷,到2013年增加了2887.5公顷, 2015年时达到44165.9公顷。对于NDWI,由于水体变化有着不稳定性和动态性,结果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水体面积增加了2294.3公顷(约24.8%),到2015年又增加了2500.44公顷(约36%)。从基于基本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结果看,在2011年和2015年之间,建筑面积增加了4934.25公顷、耕地面积减少4253.67公顷、水体增加了522.18公顷,林地面积减少了1208.25公顷,覆盖13425像素 (16.6%)。
论文最后将基于最大似然分类法得到的植被和水体信息与基于植被和水体指数提取的对应特征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较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