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616艺术概论之艺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生产

【答案】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2. 大象无形

【答案】“大象无形”是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大象”原指一切事物的本原,后引申为封建帝王一统天下。“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谈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3. 艺术批评

【答案】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艺术批评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问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 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 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解。

4. 文化创意产业

【答案】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它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

识产权。它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演、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5. 审美效应

【答案】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并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6. 狄德罗

【答案】狄德罗是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虽未超出机械唯物论的局限但含有丰富的辩证法的因素。在文艺理论上,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的框子,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严肃剧或市民剧; 扭转法国绘画中以布歇为代表的“罗可可”风尚,提出了一整套启蒙主义理想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主要著作《画论》、《关于<私生子>的谈话》。

7. 妙悟

【答案】妙悟是文艺美学术语。“妙”、“悟”早见于六朝文献,为当时玄学、佛家常用词汇。佛教用语时意为从迷惘状态中解脱开来,以直觉感知本体的心理过程与境界。后泛指对某一事物本质的直观领悟,或对于某一艺术意境深邃内蕴的透彻理解和评味。故严羽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8. 通感

【答案】通感又称“移觉”,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例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又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

9. 艺术

【答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10.意境

【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艺术中,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整体达到情与景高度融会、艺术家自我与客观物象实现深刻交流而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意境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

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二、简答题

11.简述艺术家的含义及其特性。

【答案】(1)艺术家的含义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也是艺术创造的首要因素。艺术家是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首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唤起艺术情思,再把这种艺术情思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加以表现,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艺术家是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人,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

(2)艺术家的特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征。正是艺术生产这些独特的规律,使得作为艺术生产创造者的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②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③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④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⑤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12.简要描述艺术欣赏的过程。

【答案】(1)准备阶段

①定向与期待

a. 定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在自己的需要、兴趣、目的指引下注意某些事物而忽略某些事物,此时,人们也就处在心理定向的心理状态之中了,那些被人们视而不见的事物则成了被注意的事物的背景。

b. 期待

当接受者有了相应的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定向时,他的注意就有了相应的方向,与此同时,他对将要接受的艺术作品就会产生相应的期待。

c. 期待是比心理定向更进一步的接受和欣赏的心理准备状态

②审美态度的形成

a. 从客观条件方面看:艺术世界中中介体制的文化功能,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是形象、形式而不是实物)都能唤起接受者的审美态度。

b. 从主观方一面看:接受者的审美经验以及相关的艺术知识,都对他的审美态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审美态度也是接受者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