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811汉语综合(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2. 之言,之为言

【答案】之言,之为言是古书注解的术语。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 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萧”与“肃”双声。又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3. 古無輕唇音和古無舌上音

【答案】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是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其具体内涵是:

(1)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音”,是指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 ‘]”、“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

(2)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 “透(t ‘]”、“定(d]", “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 ‘]”、“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4.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答案】翫: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

5. 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

【答案】揭:高举。

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答案】(1)体:肢。

(2)勤:劳。

(3)五谷:稻、黍、稷、麦、菽。

7. 愛其母,施及莊公。

【答案】施:,延,扩展,等于说“扩大影响,’

8.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答案】属:通“嘱”劝酒。

9.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答案】执事:办事人员。这是客气话,实际指秦伯本人。

三、分析题

10.说明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

(1)本

(2)沐

(3)及

(4)責

(5)縣

(6)鹿

(7)武

(8)景

(9)目

(10)夭

【答案】(1)本:指事。从木,一在其下,表示树木的根。

(2)沐:形声。从水木声。

(3)及:会意。从人从又。

(4)責:形声。从贝朿聲。

(5)縣:会意。从系持倒首。

(6)鹿:象形。

(7)武:会意。

(8)景:形声。从日京声。

(9)目:象形。

(10)夭: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