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华副刊》
【答案】《新华副刊》是《新华日报》整风改革的硕果。1942年9月18日,《新华日报》遵照中共整风运动的精神,革新内容,调整版面,各种专页均停办(其中《文艺之页》刊出时间最长,共出62期),把第4版编为综合的文化版—《新华副刊》。该刊是文化性的综合副刊,重视新闻性、知识性、可读性。
《新华副刊》一方面是反法西斯激烈战斗中文化武器的担当者,另一方面又是一切读者在工作与战斗之余的“文化公园”。辟有《书评专页》、《戏剧专页》和专栏《杂志摊上》,及时对当时出版的文艺及其它书刊进行评价,针对戏剧活动发表评论文章。主持或参加副刊编辑工作的先后有楼适夷、张企程、蔡馥生、陈克寒、戈宝权、胡绳、戈茅(徐光霄)等人。该刊不仅刊载国统区各抗日阶层作家的创作,有针对性地发表理论批评文章,还经常发表、报道延安和其它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及“孤岛”上海作家的作品、文艺运动情况。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理论主张和政策,又贯彻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 章士钊
【答案】章士钊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1903年4月加入爱国学社,不久为《苏报》撰写了《释仇满》等文章,文法谨严,论理充足,受到主编陈范赏识,年仅22岁即被任命为《苏报》主笔。在他的主持下,《苏报》明确提出了“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1903年“苏报案”后两个月,章士钊与陈独秀、苏曼殊等创办《国民日日报》,继续进行反对清政府封建专制的宣传。1914年,在日本创办了《甲寅》杂志。
3. 《边区群众报》
【答案】《边区群众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出版的一份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为主要对象的通俗小报,创刊于1940年3月25日,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4开4版的周报,1941年改成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7年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该报坚持在陕北出版。1948年1月10日,该报改组为西北局机关报《群众日报》,同时另出版通俗的《群众》周刊,以继续满足农民读者的需要。
4. 媒介素养(medialieracy )
【答案】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其意义不仅在提升普通公众积极利用媒介的能力,还在于提升受众对媒介讯息的选择、批判、使用能力,使之成为建构健康媒介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媒介素养不仅被视为公众制衡媒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