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643风景园林历史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江苏无锡寄畅园因园外惠山的景色而显得更加秀丽,在园林构景中属于( )。
A. 对景
B. 添景
C. 借景
D. 漏景
【答案】C
【解析】借景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达到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效果,寄畅园运用此方法构景。A 项,对景是指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或构景方法; B 项,添景是指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为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D 项,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若隐若现,含蓄雅致的构景方法。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园林构景手法中属于( )。
A. 对景
B. 添景
C. 框景
D. 漏景
【答案】C
【解析】框景是指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或乔木树枝合抱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美景包框其中。A 项,对景是指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亦可观赏甲观赏点。B 项,添景是指风景点在远方,在中间、近处植以乔木、花卉作过渡景,己达到增添景致之效果。D 项,漏景是指园林中常设露窗为装饰,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的构景方法。
3. 以下哪个园林不属于唐代衙署园林? ( )。
A. 成都新繁东湖
B. 曲江池
C. 绛守居园池
D. 御史台中书院
【答案】B
【解析】曲江池是隋营京城(大兴城)时,唐玄宗时恢复“曲江池”的名称,而苑仍名
宇文恺凿其地为池。隋文帝称池为“芙蓉池”,称苑为“芙蓉园”。“芙蓉园”。
4. 中国的皇家园林建造中最早形成“一池三山”格局模式的时期( )。
A. 明代
B. 宋代
C. 西汉
D. 唐朝
【答案】C
【解析】西汉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筋,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5.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 )时期。
A. 秦
B. 汉
C. 宋
D. 唐
【答案】A
【解析】秦朝,山分封采邑制转化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可以称为宫苑型自然山水园林。其次,皇亲国戚,将相豪门,富商大贾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兴起。
6. ( )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A. 豫园
B. 寄畅园
C. 狮子林
D. 网师园
【答案】C
【解析】狮子林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己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AB 两项,豫园、寄畅园始建于明代。D 项,网师园始建于南宋。
7. 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淡雅素净的风格的园林是(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岭南园林
【答案】B
【解析】私家园林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A 项,皇家园林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C 项,寺观园林是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具有公共性,空间容量浩大,具备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D 项,岭南园林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8. 园内所有装饰图案无一雷同,并且大都以岭南佳果为题材,富有岭南特色。这是( )。
A. 网师园
B. 清晖园
C. 北海公园
D. 颐和园
【答案】B
【解析】清晖园位于广东顺德县,始建于清代。全园建筑物的配置以船厅一带为中心,因地制宜,互相衬托。船厅、南楼、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建筑,古朴淡雅,彼此用曲廊衔接,古树穿插其间,建筑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清晖园的造园艺术有其独到之处,不仅总体布局能因地制宜,配置得体,而且在建筑设计方面也独具匠心。园内所有装饰图案无一雷同,并且大都以岭南佳果为题材,富有岭南特色。此外,园中还种植了许多珍贵的花木,包括玉堂春、百年紫藤、龙眼、银杏等。
9.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民族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 )。
A. 唐代
B. 元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C
【解析】与汉唐相比,两宋人于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其所表现的精微细腻的程度则是汉唐所无法达到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悟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0.苏州古典园林于(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A.1994
B.1997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