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大学文学院621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参与式观察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其优点是,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其缺点是,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其资料难以用数量表示,其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hegemony )理论
【答案】“文化领导权”理论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葛兰西提出的理论。其内容是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按照葛兰西的理论,领导权的建立和破坏不像阶级力量冲突那样展现,而是看不见地、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每个人意识中的观点和意向。葛兰西指出,“文化领导权”的实质是要为某个统治阶级提供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及“合法性”因素,其中心环节是要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其主要手段是对全社会实行文化、精神、政治的领导,通过长期渗透和潜移默化,从而广泛播撒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
3. “证词法”
【答案】“证词法”是一种宣传策略,是熟知的七种宣传技巧之一。“证词法”是指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说出特定的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的宣传方法。证词法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技巧。证词法所展现给受众的其实并不主要是被宣传的事物本身,更多的是让受众看到他们所崇拜的人或事。
4. 框架理论(framing )
【答案】社会学家E. 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指出:“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其双重含义包括: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
(2)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
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则称为新闻框架。
(1)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2)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3)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4)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果。
5. 口语传播
【答案】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即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总之,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6. 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 )
【答案】媒介教育(MediaEducation )又称媒介素养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兴渐进的一种新的教学科目,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力一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媒介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使受众了解小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认识媒介带来的“快感”和“满足”; ②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 ③使受众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己。
7. 集权主义理论
【答案】集权主义理论是西方的一种报刊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报刊必须无条件地为国家的最终目的服务; ②报刊必须掌握在聪明的执政者手中; ③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严格控制信息的传播; ④报刊不能批评掌权者或者提出异议; ⑤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控制和检查。集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国家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权威性,通讯工具作为国家的奴仆,也必须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无条件地为国家的最终目的服务。集权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马基雅弗利、霍布士、黑格尔和特雷契克。
8. 地球村
【答案】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代表性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麦克卢汉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感觉上大大缩短,人类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部落化”,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跨国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匕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已经成了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
9. “5W 模式”
【答案】 “5W 模式”是指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拉斯韦尔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并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的“5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 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what (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和Withwhateffect (有什么效果)。
10.组织传播
【答案】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而言,组织传播的功能包括:①内部协调; ②指挥管理; ③决策应变; ④形成共识。
二、简答题
11.简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的含义。
【答案】媒介受众有三重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
(1)预估受众
预估受众或称预期受众,是指传播者凭经验与直觉及粗疏的评估而预期的受众。它在传播者的意识或潜意识里“作为假想读者的肖像”出现,影响或参与了信息的编码和播报。辨识预估受众或根据经验,或采用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由十预估受众、受传者的认知基模和主观感情等影响,因此,其与实际受众的差距最大。有传播者承认:“通常不是现实读者的口味,而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读者意念限定着文字作品的形式和主题思想。”可见,同现实受众相比,预期受众最先参与了信息作品的预构、即构与创造,提前在想象和虚设的国度里完成了同传播者的对话、争辩与交流,并同原始素材一起融入了信息作品的复杂构成之中。
(2)实测受众
实测受众,是指研究者靠自身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遵照科学的调查研究程序测量出来的受众。一般而言,实测受众小于或等于实际受众。辨识实测受众成本较高,但由于科学方法的采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