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851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角度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则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 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2. 均衡产出

【答案】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对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来表示。

图 均衡产出的决定

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当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会扩大生产。上图中,B 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均衡产出。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在这个模型中,

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上图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3. 滞胀与通货紧缩

【答案】(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旱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

(2)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4. 有效市场假说

【答案】有效市场假说认为,给定当前有关公司的经营前景的信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对公司价值的充分的理性估价。这一假说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

(1)在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每一家公司被许多专业基金经理人(例如经营共同基金的人)密切关注。每天,这些经理人监视新闻以试图确定这些公司的价值。他们的工作是在价格低于公司的价值时买进股票,在价格高于公司的价值时卖出股票。

(2)股票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确定的。在市场价格水平上,出售的股份数量恰好等于人们想买的股份数量。就是说,在市场价格水平上,认为股价高估的人数恰好与认为股价低估的人数平衡。作为市场上代表性股民的估价,股票的价值一定是公平的。

根据这一理论,股票市场是信息有效率的:它反映了关于资产价值的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当信息变动时,股票价格也变动。当关于公司经营前景的好消息公布时,公司的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上升。当公司前景恶化时,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都下降。但是在任何时刻,股票价格是基于可得到的信息对公司价值的理性的最好猜测。

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含义是股票价格应当遵循随机游走的方式,这意味着根据可得到的信息是不可能预测股票价格的。

二、简答题

5. 下列各经济参与者中,哪些在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哪些可能是美元的需求者?

(1)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

(2)想购买美国公司股票的德国投资者。

(3)向美国出日商品的中国企业。

(4)在美国旅行的巴西游客。

(5)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德国企业。

(6)想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的美国投资者。

【答案】(1)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需要将美元换成欧元以在欧洲消费,是美元的供给者。

(2)购买美国公司的股票需要美元,投资者是美元的需求者。

(3)向美国公司出日商品得到的是美元,而中国出日商需要将美元换成人民币,因此是美元的供给者。

(4)在美国旅游需要美元来消费,是美元的需求者。

(5)进口美国的货物需要美元,是美元的需求者。

(6)美国投资者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澳元,是美元供给者。

6.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1)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n 为人口增长率,

(2)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f (k )幻减去为资本的折旧率。 项。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上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一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

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为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

7. 通过总供求模型的图形,说明物价下跌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一国的总产出和物价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下面利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进行研究。

(1)总需求收缩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从而导致物价下跌。假设总供给不变,总需求减又AD 移动到AD' 则均衡价格由P 0下降到P 1,总产出相应减少。如图所示。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