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学习单词basket (筐子)有助于学习basketball (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是( )
A. 顺应性迁移
B. 低路迁移
C. 水平迁移
D. 特殊迁移
【答案】D
2.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是( )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严复
【答案】A
3. 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
A. 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
B. 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 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答案】B
4. 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不包括( )
A. 生产劳动的教育
B. 生活习俗的教育
C. 体格和军事训练
D. 六艺教育
【答案】D
5. 维新运动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废除八股取士之后,另外设了什么特科? ( )
A. 法律
B. 经济
C. 政治
D. 数学
【答案】B
6. 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我国教育方针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次在教育法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85《体制改革的决
,加强基础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高等教育,三级办学等。1993《改革发展纲要》,定》
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两全,两重。调整教育结构。
7. 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
A. 掌握目标
B. 学习目标
C. 任务日标
D. 表现目标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育实践中,当儿童面对学业的失败和困难时,通常有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现出无助取向,把困难视为失败,看做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现; 另一种,表现出进取取向,进取者则把困难视作暂时的挫折和进一步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将难题看做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解决的挑战,德韦克发现,这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掌握目标定向,叫做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消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叫做自我卷入目标定向。由此可见,ABC 是同样的意思,是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这道题说的是消极取向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D 。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
A. 陕北公学
B. 延安大学
C. 华北联合大学
D. 抗日军政大学
【答案】D
9. 在苏湖教法分斋教学中,仍然注重传统经学学习的是( )
A. 经义斋
B. 治事斋
C. 体用斋
D. 儒经斋
【答案】A
10.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图式
D. 平衡
【答案】A
【解析】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幼儿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而月亮是有生命的是幼儿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后获得的,是同化的过程。顺应,是指)匕童通过改变己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因此,答案选A 。
11.下列蒙学教材中,不适合于儿童识字教学的是( )
A. 《三字经》
B. 《训蒙篇》
C. 《百家姓》
D. 《千字文》
【答案】B
12.“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 )
A. 宋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