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编辑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引题
【答案】引题是指位于主题之前,用以引出主题的辅题,字号小于主题,常用于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因排列有纵向和横向,又分别被称为肩题和眉题。引题不能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是依附于主题而存在,表现力一法、句子结构和外在形式都比较自由。引题的字数不受主题限制。从简洁和美观考虑,两者的数量一般以接近为宜。
引题在消息中运用得比较多,在通讯中一般不用引题。其功能表现在: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 点染新闻的环境、气氛。
2. 重点式版面
【答案】重点式版面是指相对突出一、两个重点内容的版面。其特点是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这一局部成为版面上引人注意的重点。突出、强调重点内容的编排手段通常包括:加大标题字号、配发大幅照片、加框等,使读者一眼就能注意到这一重点区域的内容。一般而言全版只有一个重点,但有时也有两个重点。当版面上有一两篇或一两组稿件特别重要,需要在版面上予以强调时,往往采用这种版面。
3. 编前会
【答案】编前会是指在各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各版主编在编前会上汇报第二天版面编排的设想和稿件情况,各部门沟通情况,对版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对近期的重要报道选题进行落实和部署。
4. 编排设计的原则
【答案】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1)相符原则,即编排设计要与服务对象相一致; (2)重点原则,即编排设计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3)有序原则,即编排设计要分清条理和层次:(4)便易原则,即编排设计要易于受众阅读或获取信息。
5. 大标题
【答案】大标题是指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大标题又称横幅、牌子、刊头等。它可以是实题,提示新闻事实,也可以是虚题,表达立场观点。大标题的作用主要用来集纳同一主题的新闻稿件,化零为整,形成报道规模。
6. 版面元素
【答案】版面元素是构成现代报纸版面的基本成分的统称。从技术上说,版面的编排设计就是在版面空间安排正文、标题、图片、线条和色彩,作为编排元素,它们自身也可以显示某种意义和情感色彩。①正文用来显示报道和文章的文字。正文中字的大小具有评价的功能。②标题是很有寓意功能的编排元素。③图画和照片是版面最具强势的视觉刺激物。④线条是现代报纸上运用广泛的编排元素。⑤当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当代报纸在运用编排元素方面表现出“七多”,即:正文呈模块形状多、标题用黑体字多、大标题多、图片多、大照片多、直线多、色彩多。这反映出版面设计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的趋势。
7. 新闻拓展
【答案】“新闻拓展”是指通过稿件的配置,即通过对一些稿件配发图片、资料、评论,并且将从不同角度反映主题的若干条稿件组织为一个整体,形成“稿群”,使新闻报道达到单篇稿件所无法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报道不仅在“告知”层面上更加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使报道主题得到全面的反映,而且更能够触及问题的实质,对报道客体进行深入的剖析,使主题得到升华。
8. 编辑方针
【答案】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制定的编辑工作准则。每一家新闻媒介都有自己的编辑方针,这一方针是根据媒介定位与发展战略对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媒介的受众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水准和风格特色,是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媒介的编辑方针为媒介新闻产品设计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任何新闻媒介都要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条件,确定媒介定位和发展战略。编辑方针的具体内容包括:媒介的受众对象、新闻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水准和媒介的风格特色。
9. 对称型编排
【答案】在版面设计中,对称式排列是指以中轴线为轴心,进行上下或左右对称编排的排列力一式。对称式排列使画面统一、庄严,给人高品质、可信赖的感觉。在对称式画面中,可以采用版面均衡的方法来传达信息,在平衡中寻求不平衡,使画面更具动态感。
10.专栏组合
【答案】专栏组合是指以集纳性的专栏集中主题相关联的稿件。专栏是报纸、网页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由某些具有特征的稿件,按照某种特殊的编排形式组成的。从专栏的设计与制作来看,有一类专栏是固定的,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这种专栏有的在媒介新闻产品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其名称、篇幅、内容和风格特色都有事先设计。还有一类则是不固定的、非连续性出现的,编辑对这类专栏并没有事先的设计,而是在编排稿件时根据稿件之间的某种联系,临时将若干条稿件组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以专栏的形式出现。
二、简答题
11.简述线条在版面设计中的作用。
【答案】线条是除字体、字号以外,用得最多的版面编排元素。线条在版面中可以显示不同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势作用。重要的稿件围上框或线,能够引起读者注意,也是具有更大的强势。一般而言,围框,即用线条将稿件四周围成全封闭的形状,强势最大; 其次是勾线,即将稿件周围的三边或两边以线条围住,形成不封闭的半包围形状,也能具有强势; 再次是以平行直线勾勒稿件的上下两边,比不加线具有强势。此外,线条的形状和粗细小同,强势也小同,如同样粗细的线,花线要比水线有强势; 同样是水线,反线比正线有强势。
(2)区分作用。将稿件围框勾线,能将在版面上相邻的稿件分割开来。两条稿件之间用线隔开,不仅使它们在文字上不致混为一体,而且也表现了在内容上的区别。
(3)结合作用。用线条将若干稿件围在一起,能够表现这些稿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
(4)表情作用。由于线条的形状和粗细不同,给予读者的心理感受也不同。一般而言,花线比较绚丽,水线比较朴实; 在水线中,曲线比较活泼,反线比较深沉。所以线条能够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内容趣味性强、报告好消息的新闻,可以用花线装饰,讣告性的新闻则用反线围框。在现代报纸版面上,花线的运用趋于减少,水线的运用比较常见,一也与报纸版面追求简洁明快的时代潮流有关。
(5)美化作用。线条是一种有形的存在,花线和弯曲的水线,具有一定的造型美,能起到版面的装饰作用。在字符和图像间适当采用线条,可以增加变化,活跃版面。
(6)扩张作用。有的稿件需要单独安排在一个版面内,但其本身的内容又不能撑满一个整版,有的稿件是名家短文,文字不多但分量很重。这时,就可以借用线条加框的办法来起到扩充的效果。
12.简述按语的类型及特点。
【答案】按语就是编辑对所发表的稿件附加简单的说明或批注。按语主要有评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类型。
(1)评论性按语
评论性的按语是对整篇稿件或者稿件中的某一部分发表意见,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配发评论性按语与配发评论的不同在于,按语更加简短,一般没有标题。(2)说明性按语
说明性的按语主要是对发布稿件的背景、用意,对稿件的来源、作者的情况等加以说明,也可以对稿件中某一句话、某一个字作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准确地了解其意思。在策划性选题的报道中,编辑经常采用说明性按语对整个报道的背景和宗旨加以说明。另外,在推出新的专栏时,也往往采用“编者按语”、“开栏的话”等来向读者说明开辟此栏的宗旨与目的,顺带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