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热学(同等学力加试)之宏观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 菜单成本

【答案】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粘性。菜单成本的存在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3. 持久收入假说

【答案】持久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VI.Friedman )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 反之,则越小。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政府想通过暂时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与生命周期假说不同的是,持久收入假说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持久收入假说认为:

(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

(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 自动稳定器

【答案】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 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5.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答案】(1)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二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3)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6. 自然率假说

【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但是就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

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其实际的意义是:一个经济社会在长期中小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7. 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

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所示。

图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从而使实际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

8. 内生增长理论

【答案】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它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竟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 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