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60经济地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等级扩散

【答案】等级扩散是指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这种扩散过程并不一定(多数情况下完全不是)按地理邻近性,而是按区域(或城市)的重要等级跳跃式扩散的。

2. 夕阳产业

【答案】夕阳产业指产品销售总量在持续时间内绝对下降,或增长出现有规则地减速的产业,其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减速或停滞,产业收益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夕阳产业是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

3. 中心性

【答案】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它是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4. 经济梯度

【答案】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如果以基层行政区为单元,把各行政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标示在各行政区域的中心附近,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编制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图,可以在地形图上反映出国家或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5. 交通网

【答案】交通网是交通现象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由点和线组成。点即通常的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节点,线则是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等交通路线。

6. 劳动系数

【答案】劳动系数是指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

7. 物流业

【答案】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具有复合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8. 霍夫曼定理

【答案】霍夫曼定理是指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霍夫曼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二、简答题

9. 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土地的自身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特性,包括空间位置(经纬度)、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气候、水文条件)、土地的形态(大小、地形、地貌等)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如土壤、岩石、植被等)等。这些自然特性构成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

(1)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的自然产出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特性; 但经济地理位置也会对农业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2)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工业类型要求不同的土地条件:如大规模工业生产活动尤其是生产工艺与制造工程连续化的钢铁、石油冶炼、车辆制造等,都要有地势平坦、面积大且承压力强的土地,而这种土地一般在市区尤其是城市中心很难找到,再加上这里地价昂贵,导致它们一般都布局在郊外地区; 另一些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等,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且收入回报较高,故一般位于城市区位。

10.对比分析集聚和扩散机制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答案】(1)集聚机制和扩散机制的含义

①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②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

(2)集聚和扩散机制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对比

①集聚和扩散是相互对立和并存的,他们是制约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机制

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

a. 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的初期

区域空间结构形成的初期集聚机制起着主导作用

b. 在空间结构形成的成熟期

空间结构形成的成熟期集聚与扩散机制同时作用,其表现形式和程度较为复杂,最终扩散机制会强于集聚机制起主导作用。

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

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集聚机制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集聚不经

济,从而遏制集聚的进一步进行。同样,扩散机制的作用达到一定的限度也会产生扩散不经济,从而抑制扩散的继续进行。

11.试述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竟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同时,还与机遇和政府作用相关。前四个因素相互组合形成一个菱形结构,形似钻石,因此常被称之为“钻石理论”。

(1)在菱形结构中,生产要素包括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为创造的资源。人为创造的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可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就是用较少成本就可以获得的要素,如自然资源、非熟练的劳动力等。高级要素则是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的要素,如熟练劳动力、科技资源等。人为创造的资源、高级要素对于提高竞争力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国家可以用人为创造的资源、高级要素来替代自然资源、基本要素,以弥补其在这方面的不足。

(2)国内需求就是国内市场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包括了需求结构、规模、成长性、高级购买者的压力,以及国际化程度,这些都对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大,就有利于国内竞争,产生规模经济。如果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具有鉴赏、挑剔的能力和习惯,就会迫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提高服务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国际竟争力。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和服务的产业。

(3)对于一个主导产业而言,如果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体系完善且发展水平高,则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包括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竞争程度、创新能力、企业家才能等。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并相互强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动态激励环境。

12.讨论:经济全球化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你认为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答案】(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①正面影响

a. 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全球化进程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趋势,这就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机。

b.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有利时机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经济关系,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这种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c. 经济全球化迫使发达国家认识到,它们的发展也有赖于发展中国家

当今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