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联系
【答案】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卞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2.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 资本
【答案】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表现在:
(1)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按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按资本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
4. 剩余价值率
【答案】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
率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到资本家剥夺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乘J 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5.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答案】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所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是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变化是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规范。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简答题
7. 简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1)矛后发展不平衡性是指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力一面和非主要力一面。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 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与之对应的是非主要矛盾。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的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 反过来,次要矛盾解决的如何,又会直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
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力一面
a. 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非主要矛盾,其矛盾自身内的对方双方也总有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即矛盾的主要方面; 与之对应的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着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2)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分析法:
①矛盾分析法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的应用;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的实质。
8.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其主要原因在于: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需要无产阶级长期奋斗的事业,也是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事业。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需要在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强有力的领导。
无产阶级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结合实际条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是能够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无论任何时期,无产阶级事业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只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9. 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
【答案】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俄国具有革命的条件
①物质基础: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从而为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