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828分子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Edman 降解(Edman degradation)
【答案】Edman 降解是指由P. Edman于1950年首先提出来的,最初用于N 端氨基酸残基分析,现在用于肽端 氨基酸序列测定的实验技术,
其原理是异硫氰酸苯酯能与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一末端氨基的反应,切下与之反应的那个氨基酸残基,这样蛋白质或多肽链就减少了一个残基,而且在它的N 端又暴露出一个新的游 离的α-末端氨基,又可参加第二轮反应,如此重复,就可以测出n 个残基的顺序。
2. 内含子(intron )与外显子(exon )
,只转录,在【答案】内含子(intron )是指真核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又称插入序列(IVS )
前体mRNA 加工时被剪切掉;
外显子(exon )是指真核基因中的编码序列,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肤链的部分。
3. 断裂基因
【答案】断裂基因是指在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某一个蛋白质不同区域的各个外显子并不连续排列在一起, 而常常被长度不等的内含子所隔离,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方式。所以,真核基因常被称为断裂基因。
4. 密码子偏爱性(codon preference)
【答案】密码子偏爱性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对简并密码具有不同的使用频率的现象。
5. 核酶(ribozyme )
【答案】核酶也称核糖酶、核酸类酶、酶RNA 、类酶RNA , 是指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 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
6. 顺式作用元件
【答案】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沉默子等。
7. 编码链(coding strand)
【答案】编码链是指DNA 双链中含编码蛋白质序列的那条链,与模板链互补,也称有义链(sensestrand )或正链。其序列与信使核糖核酸相同,只是信使核糖核酸中的U (尿嘧啶)组成与编码链中的T (胸腺嘧啶)组成相区别。
8. 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
【答案】转录单位是指从转录起始位点到转录终正位点所对应的、作为RNA 聚合酶模板的基因序列范围,可以是单一基因,也可以是多个基因。一个转录单位就是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是一段以一条单链RNA 分子为表达产物的DNA 片段,这是转录单位的重要特征。
9.
【答案】,是指一种利用非放射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性的劳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的技术。它将荧光信号的高灵敏度、安全性,荧光信号的直观性和原位杂交的高准确性结合
起来,通过荧光标记的DNA 探针与待测样本的DNA 进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辨别和计数,从而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细胞、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和诊断,为各种基因相关疾病的分型、预前和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
10.单核哲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答案】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SNP 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单个碱基的变异,这种变异一般由单个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引起。
二、简答题
11.简述2~3种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答案】蛋白质相互作用分为3个方面:一是多亚基蛋白质的形成;二是多成分的蛋白复合体,如核孔复合体等; 三是瞬时蛋白质相互作用。
(1)蛋白质亲和层析
将所研究蛋白的配体蛋白预先连接在基质如琼脂糖珠上,连有配体蛋白的琼脂搪置于过滤柱上,当含有所研 究蛋白的混合悬液经过过滤柱时,目标蛋白就会粘在柱子上。然后用低盐缓冲液冲去杂质,再用高盐缓冲液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将粘在柱子上的目标蛋白洗脱下来进行检测。在亲和柱上,可利用纯化的融合蛋白以两种 方式检测相互作用:一种是将融合蛋白共价连接在树脂上,让抽提物过柱;二是把融合蛋白非共价结合于琼脂糖 珠上,使抽提物和珠子混在一起.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但可能存在假阳性,如2个蛋白通过中间蛋白相互 连接也会被抽提出来。
(2)亲和印迹
蛋白质用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PAGE )胶分离后,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利用特异性蛋白质、肽段 或配体作为探针检测膜上的蛋白质。该技术与免疫印迹方法不同的是,免疫印迹使用抗体作为检测的探针。该方 法可以直接分析全细胞裂解液等蛋白质复合物,而不需要纯化蛋白。所以. 它特别适合于分析膜蛋白,如细胞受体等。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通常混合物在有SDS
存在的情况下分离,而在印迹时需要去除变形剂,使变性的蛋白质全部或部分复性。如果蛋白质在变性后无法复性,则需要一个非变性的胶分离系统。
(3)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蛋白质一蛋白质作用分析方法。用带基质(如琼脂糖珠)的抗体将细胞裂解混 合物中的蛋白复合物沉淀下来,再用另一种抗体检测是否蛋白复合物中有所需要的目标蛋白。用此方法可检测到 自然生理条件下的蛋白一蛋白作用,可信度高,但是最好使用单克隆抗体,以防制备多克隆抗体时污染的其他抗 体存在或者多克隆抗体自身的干扰。检测到的阳性结果可能是间接通过第三方蛋白结合,而且检测灵敏度比亲和 层析的方法低。
(4)谷胱甘肽转移酶沉淀实验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研究的目的蛋白X 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融合,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将GST-X 应用蛋白纯化技术分离出来,结合到GSH 琼脂糖珠上。然后将另一种蛋白质Y (可通过体外翻译的方法得到, 纯度较高,标记有放射性同位素)加入其中,如果两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则形成GST-X-Y 复合物琼脂糖珠, 被沉淀下来。如果内源性蛋白含量低或者结合力弱,GST 沉淀实验往往难以成功,可采取放射性标记法标记细 胞蛋白,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测相互作用蛋白。该实验须选择合适的细胞及细胞状态。有些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会受 到细胞类型、细胞状态、外界刺激因素等条件的影响。
(5)化学交联法
化学交联法使用一种交联试剂,并且在交联试剂的光激活部分带有标记,将该试剂偶联到一蛋白质上,藕联 体与蛋白质混合物反应,如果目标蛋白可与带有交联试剂的偶联蛋白质相互结合,则结合后用光激活交联试剂, 使交联试剂一部分结合至目标蛋白上。再加人还原剂,切割交联试剂,使目标蛋白携带交联试剂上有标记的部分, 然后跑胶,分析该蛋白质。交联剂是一类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200〜600之间,具有2个或者更多 的针对特殊基团(氨基、巯基等)的反应性末端,可以同2个或者更多的分子分别偶联从而使这些分子结合在一
起。
试剂等为较常用的交联剂。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而且能通过可穿膜的交联剂,
检测体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发现瞬时蛋白质相互作用,但该方法有一定的假阳性率。
(6)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 )
FRET 是一种无辐射、量子级能量转移现象,即指当一个荧光分子(供体)受到激发时,能量向邻近的另一荧光基团(受体)转移的过程。但仅当受体与供体的距离小于且受体的吸收光谱和激发光谱有重叠时,FRET 才能发生。并且随着光谱重叠的增加,FRET 的效率将增高,同时FRET 发生的距离也可能相应增大。该方法可 用于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分子内的构象变化。将两个蛋白质分别使用
(或BFP/GFP)标记,当二者在同一细胞中表达时,只要检测到FRET 发生,则证明两个蛋白间距小于 10 urn, 存在相互作用。但此方法也同时受到活体内信号弱、细胞自发荧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 )、噬菌体展示技术、酵母双杂交或多杂交、基于质谱分析的方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从相关的rnRNA 表达来推测、通过基因组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