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国际经济学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心问题
【答案】信心问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时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对美元有信心,为了保证美元信誉,美国需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该货币制度运行的另一项必要条件是保证国际清偿能力的供应,为此美元需要大量外流,而这又意味着美国必须持续存在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导致人们对美元丧失信心。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信心问题是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2. 离岸银行业
【答案】离岸银行业是指一国银行在其总行所在国之外的国外分支机构所从事的各种国际金融业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离岸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①经济因素,即世界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发展。②金融管制因素,即政府金融管制的不对称性。比如,在存款方面,美国政府规定,美国本土银行每接受一笔美元存款,必须把这笔存款的一部分无息地存入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个账户上,作为存款准备金。而英国政府只对其境内的英镑存款征收准备金,对英国境内的美元存款则不要求缴纳准备金。这样,美国的银行在英国设立分支机构,吸引美元存款,就可以不缴纳准备金。美国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就可以用更高的存款利率吸引美元存款,比在美国本土的分支机构更具优势。在贷款方面,美国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也能为借款者提供较低利率的贷款。③政治因素。比如,在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积聚了大量美元资产。它们若把这些美元资产存到设在美国本土的银行,要冒被没收和被冻结的风险,因而便存到设在美国本土之外、可吸收美元存款的银行中去。
3. 外部价格
【答案】外部价格是“内部价格”的对称,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相对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国际市场价格。在各国的贸易活动中,政府经常借助于各种关税或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实现有利于本国经济的目标。这些贸易政策会导致同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同的价格,其中,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称为“内部价格”,而相对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国际市场价格称为“外部价格”,以区别于其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
4. 价格歧视
【答案】价格歧视是指一家企业在销售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价
格的做法。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级: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的自我选择约束来分离不同的消费需求层次,从而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利用直接的信号将需求者分为几类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索取不同的价格。要成功地实施价格歧视,企业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②企业必须知道或者能够推断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 ③企业必须有能力阻止或限制支付低价的顾客将产品转卖给愿支付高价的顾客。
5. 贸易条件改善所得
件改善而给本国带来的好处。
6. 一般均衡分析 【答案】贸易条件改善所得是指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外国商品出口价格升高,本国贸易条
【答案】一般均衡又称“瓦尔拉斯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与方法,称为“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给定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所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并假设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即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要素实际价格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此情况下,能够求解出产品价格、要素价格以及所使用的要素数量和生产的产品量,这些产品和要素的价格能使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一般均衡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分析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7. 美元化
【答案】美元化作为一种事实,它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过程,它是指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币金融活动中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政策,它是指一国或一经济体的政府让美元逐步取代自己的货币并最终自动放弃货币或金融主权的行动。美元化的上述三种含义简单地称之为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和政策美元化。
8. 要素流动
【答案】要素流动是指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具体包括劳动力流动、国际借贷和证券投资等形式的短期资本流动,以及跨国公司进行的长期投资等。就经济本身而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商品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没有本质的不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政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远比商品的国际流动困难和复杂。如今,商品的国际流动越来越便捷,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还有很多限制:大多数国家仍对移民做出严格的限制,东道国对国际资本短期流动的投机性和冲击力提高了警惕,大多数国家对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股权比例做出了限制性规定等。
二、综合分析题
9. 给定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国内实际GNP 的增加对汇率的短期影响是什么?
【答案】名义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国内实际GNP 增加会导致实际货币需求量增加,如图所示,货币需求曲线从移到国内利率从升到本币升值,从移到
图
10.(1)在制造品部门,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致和美国相同(有的产业比较高,有的比较低)。美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高,但是大部分服务是非贸易品。一些分析家认为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问题,因为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无法在世界市场上出售。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
(2)访问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物价很高,而日本工人的工资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结果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 题(1)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提示:考虑工资率和非贸易品的价格)
【答案】(1)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所有的可以用来确定生产中比较优势的信息:本例中有4个部门对劳动有所需求(美国的服务部门、日本的服务部门、美国的工业部门、日本的工业部门,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部门),仅仅比较服务部门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不够的。如
果本国服务业中的劳动将比外国的劳动更有效率。
这说明了尽管美国在服务行业有绝对优势,但这对于确定比较优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要确定比较优势还需要知道行业比率。任何行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行业内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工资。
(2)虽然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和他们的美国同行差不多,而他们收入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 这说明虽然两国工资水平大体相等(
资水平),但是两国服务业价格(因为表示美国工人工资水平,表示日本工人的工表示美国服务业的价格水平,表示日本的服务业的价格水平)。因为在服务业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日本,所以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