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教育家中,谁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 )

A. 董仲舒

B. 李斯

C. 公孙弘

D. 王充

【答案】D

2. ( )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开端。

A.1870

B.1872

C.1877

D.1880

【答案】B

3.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 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 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D

【解析】从作用的方向上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属于

正向的显性功能; 但导致学生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属于负向隐性功能。因此,答案选D 。

4. 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

A. 昆西制度

B. 葛雷制

C. 道尔顿制

D. 文纳特卡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尤其是进步教育实验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推行一种以“葛雷制”著称的教学制度。“葛雷制”,亦称“双校制”、“_部制”或“分团学制”。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管理方式经济而有较高的效率。沃特的葛雷制曾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最卓越的例子。文纳特卡制是为了弥补道尔顿制的小足,实行的是小组教学和单独教学的结合。道尔顿制的关键词是,实验室,表格和公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诸子百家中,以重视逻辑思维训练著称的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C

6.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句话强调知识作用的话出自( )。

A. 荀况

B. 王充

C. 王安石

D. 颜元

【答案】B

【解析】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意思是说,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在其无神论著作《论衡》。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

A. 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 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 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 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答案】A

8. 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学海堂

C. 漳南书院

D. 东林书院

【答案】D

9.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的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运用和检验。他把这种思维称作( )。

A. 反省思维

B. 情境思维

C. 逻辑思维

D ,形象思维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杜威教育思想和“思维五步法”的理解掌握程度。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包括经验情境的寻求、问题的产生、资料的占有和观察的开展、解决方法的提出、方法的运用和检验。其实,“思维五步法”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思考,从而求得一个新情境,解决困难、解答问题,杜威将这种思维称为反省思维。

10.下列维新学堂中,专为维新运动培养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的是( )

A. 北洋西学堂

B. 南洋公学

C. 经正女学

D. 湖南时务学堂

【答案】D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什么特点? ( )

A. 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D. 辨证统一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