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811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以牙还牙策略

【答案】以牙还牙策略的内容是:所有的成员一开始是合作的。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只要其他成员是合作的,则他就把合作继续下去。但只要有一个成员一旦背弃合作协议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则其他成员便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惩罚和报复策略,即其他成员都采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并将这种不合作的策略在重复博弈中一直进行下去,以示对首先破坏协议者的惩罚和报复。

博弈论分析中,寡头厂商的合作是不稳定的,易陷入“囚徒困境”。在具有“以牙还牙”策略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所有的寡头厂商则都会遵守协议,采取合作的策略。

2.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案】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X 和Y 两种商品的生产,那么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表示。

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中曲线PP ′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X 商品和Y 商品的各种小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是不能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 位于曲线左边的点可以实现,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 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

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的生产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 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 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

3. 等成本曲线

【答案】等成本曲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 ,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 ,则成本方程为:

成本方程相对应的等成本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厂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各种组合。

等成本线

4. 局部均衡

【答案】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局部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如在研究某产品市场的均衡时,就可假设其他各产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不变,而只考虑该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如何由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以达到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5. 古诺模型

,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答案】古诺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其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A.B 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在这样的假设下,A.B 的均衡产量都等于市场需求量的1/3,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的2/3。将该模型的结论推广到m 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总产量则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

。 ,二、简答题

6. 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时,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什么?

【答案】(1)劳动需求曲线是反映劳动需求与工资水平的曲线。经济学认为,劳动需求来自于厂商,劳动的需求决定于劳动的边际产品(MP L )。

(2)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增加的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同时这些产量以市场价格出售,所以劳动的一个单位使用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即VMP=P·MP 。而厂商面对的劳动价格由市场供求所决定,厂商的劳动边际成本为劳动的价格,它不随厂商使用劳动的多少而变化,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成本等于劳动的市场价格。所以,厂商的最优劳动使用条件为:VMP=MP·P=w,其中w 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短期中,当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一定会使生产一直进行到实际工资(W/P)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的那一点。同理,以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劳动需求总量也决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价值的那一点。所以,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间的依存关系,

实际上就是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实际工资之间的依存关系。劳动的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劳动需求是实际下资的减函数。实际下资低时,劳动需求量大; 实际工资高时,

劳动需求量小。

(3)与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同,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不能简单地由各个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所形成。当劳动价格下降时,所有厂商都会或多或少增加对劳动的投入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产量有所扩大,或者当劳动价格下降时,会导致使用劳动厂商生产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厂商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引起各厂商生产的产品价格P 下降,进而引起边际产品价值VMP 下降,因此通过个别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时,需要对个别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加总后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获得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