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等学力加试)之政治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外汇

【答案】外汇是一国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适应各种目的的国际支付或清偿所需要的国际性货币的兑换行为。静态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静态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是指: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化:

(5)其他外汇资产。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1944年7月,联合国的44个代表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旨在稳定国际金融、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这一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有四点内容:

(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确立了国际储备资产。

(3)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

(4)取消正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具体包括:

①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美国政府承担各成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所持有的美元按此固定比价无限制地兑换黄金的义务。

②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市场汇率的波动只能在这一比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如果波动幅度超过这个范围,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全崩溃。

3. 银行信用

【答案】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4)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4. 流动资本

【答案】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二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流动资本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其价值随产品的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全部耗费掉,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从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全部收回,在下一个生产过程开始时重新投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是一次性支付。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这一部分价值,随商品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

5.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6. 新经济政策

【答案】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1921年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经济建设时改变“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后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当时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采取利用商品经济关系的政策。列宁根据对俄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到,经济、政治和文化落后的俄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这就决定其在革命胜利后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虽然有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原因和必要,但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是不成功的。列宁要求放弃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重新回到迂回曲折的道路上来,强调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

由宗法制度、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战争结束后,很快放弃“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售;

(2)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

(3)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

7. 利润与剩余价值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由雇佣劳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利润是资本在运行中带来的,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价值增加额。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产业部门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挥作用,而且没有消耗的小变资本部分即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进‘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便取得了利润的转化形式。

利润和剩余价值实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实质。

8. 复杂劳动

【答案】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对称,是指经过专门培训、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