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普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2.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3. 高原期
【答案】高原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此阶段,产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高原期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人类在任何学习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期”。产生原因主要有: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研究发现,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4. 程序性记忆
【答案】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该类记忆需多次记忆方能获得,并且可无意识地被提取。
二、简答题
5. 简述记忆的种类。
【答案】记忆的种类有:
(1)按记忆的内容分:
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②逻辑记忆:是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③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④运动记忆:是自己做过的运动或学习过的操作为内容的记忆。
(2)按记忆信急保持时间的长短分:①瞬时记忆:是对刺激物持续瞬间的记忆,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保持。②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较短的记忆,记忆的信息以知觉的形式保持。③长时记忆:是信息保持时间较长的记忆,记忆的信急以储存的形式保持。
(3)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在我们的头脑里保留着许多记忆,有些是我们意识得到的,有些则意识不到。意识到的记忆称为外显记忆。例如,我们能记忆儿时背过的“九九表”,记得今天早餐吃什么,记得去年植树节的活动。而无意识的记忆称为内隐记忆,即我们没有意识到但确实存在着的对过去经验的记忆。例如,人们能熟练地打字,但是要求他们立刻正确地说出键盘上字母的位置,许多人往往做不到,这说明他们有字母位置的内隐记忆。
6.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运用自我效能
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
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一般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②替代性经验。人类许多的效能期望来自于观察他人所获得的替代性经验,能否成功获得这种经验,一个关键因素是观察者能否与榜样一致。
③言语劝说。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
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
7.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诸因素。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讲,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
(2)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3)言语劝说
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上述四种信总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
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急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
8. 简述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要点。
【答案】机能系统学说由鲁利亚提出,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1)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又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
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它的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9. 什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和可塑性?
【答案】(1)人脑发育的关键期
人脑发育的关键期,即人脑发育的最佳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一旦错过这一时期,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会存在不可弥补的障碍。
(2)人脑发育的可塑性
人脑发育的可塑性指的是,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其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大量动物和人类婴儿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经验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并构成永久性伤害; 早期营养不良(如胎儿期营养不足)也会对婴儿脑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使脑细胞发育不正常。
10.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答案】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并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检验的。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它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从物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脑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的使用,也己证明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和人脑的活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